【核心素养】3.2.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三、心脏)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含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3.2.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三、心脏)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含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七下3.2.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三、心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冀少版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液和血管的基础上,对血液循环系统核心器官——心脏的深入探究。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在整个血液循环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知识体系,理解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机制,还为后续学习人体的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奠定坚实基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功能,内容编排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对人体自身的奥秘充满兴趣。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部分知识,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认知能力,但对于心脏复杂的结构和抽象的功能理解起来仍有难度。此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正在逐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需多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模型、动画等,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心脏结构模型,培养归纳、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心脏的形态与结构,掌握解剖观察的基本方法,提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生活方式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生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分析心脏结构模型,培养归纳、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
难点:
1.通过观察心脏的形态与结构,掌握解剖观察的基本方法,提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2.关注生活方式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生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古代战争中,将士们穿的铠甲有护心镜,现在警察在执行特殊任务时,要穿上防弹背心。以保护心脏部位。这些都说明心脏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心脏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形态与结构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观察猪心的视频,然后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猪心,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达与交流。 观看相关视频,思考相关问题。分组实验,将观察结构进行表达与交流。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地认识心脏的形态结构。
任务二:学习心脏的形态与结构 PPT重点讲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心脏的位置、大小及构成。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上房下室,左右相隔)。 心脏壁的厚薄:心脏由心肌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左心室壁>右心室壁>心房壁。 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房连静,室连动) 观察视频:心脏的注水实验 心脏的瓣膜:左房室瓣、主动脉瓣、右房室瓣、肺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里的血液流动: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观看PPT,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好相关笔记。 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记忆。 口诀的总结概括,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
任务三:学习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指标 引导学生进行概念总结和相互比较。 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收缩一次,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即一般说的心输出量(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指标)。 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X心率 认真听讲,做笔记,记住相关公式。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任务四:学习心脏与健康 举例说明情绪会影响心脏的健康;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每搏输出量大;人工心脏起搏器和人工心脏。知识拓展:开眼界,播放脉诊相关视频,渗透态度责任教育。 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心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举例说明心脏与健康的关系,形成健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当堂练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43-44页的【当堂练】并讲解题技巧及答案 根据所学解答问题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完善板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点。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明确重点,完善知识体系。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并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和展示答案 1.如图是人体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图甲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B.图乙中,心室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泵向静脉 C.图丙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D.心脏工作过程中,心脏内的瓣膜总是交替开闭的 2.为观察猪心脏的结构,某生物兴趣小组将猪心脏下半部横切一刀得到如下的切面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B ) A.X代表左心室 B.Y代表左心房 C.X与主动脉相连 D.Y与肺动脉相连 认真思考题目,举手回答问题,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1.收集人工心脏及脉诊的相关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2.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相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再次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如模型、动画等,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心脏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时仍存在困难,今后应多引入生活实例进行类比讲解。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效率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提高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