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科学思维:分析雷迪实验、巴斯德实验及米勒实验过程。科学探究: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地过程。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通过之前学习的生物知识我们了解到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呢?情境导入活动:讨论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的1.简述你听到过的有关生命发生的神话故事。2.你认为有关生命发生的神话传说有根据吗?3.你阅读过的科普刊物是怎样描写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课堂探究神创论也叫特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世界上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变化;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神创论东方传说——女娲造人西方传说——神创造万物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认为“腐草化为荧”,“腐肉生蛆”等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他认为老鼠是由淤泥及瓦砾发育而成。(一)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生生论认为生命只能来源于生命,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产生新生命。17 世纪意大利医生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出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1860年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实验结论: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于瓶外。即“所有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从非生命物质中绝对不可能随时自发地产生出新的生命个体”。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如何而来的?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呢?几亿年前或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二)化学进化可能吗?(1)地球的年龄?(2)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3)原始大气的成分:46亿年高温、闪电、紫外线、火山喷发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讨论:(4)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最明显的不同?(6)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无氧气无。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1953年米勒等人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用无机物合成了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等。1.推测原始生命的起源——米勒实验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断?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是能产生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原始大气简单有机物原始生命紫外线高温雷电原始海洋形成2.化学进化论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渐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来的。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无机物紫外线、闪电、高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等)(蛋白质、核酸等)多分子体系逐渐进化原始细胞原始大气原始海洋尚未实验证实聚集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认为:氨气、甲烷、硫化氢均很容易被紫外线辐射所分解,氢气也多数会逃逸到太空中。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水蒸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和少量氢气。因为没有氨气和甲烷是不能合成氨基酸等有机物的,所以他们认为生命不可能来源于地球。关于原始大气成分的争议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经常受到陨石等的撞击。1965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另外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飞来”。3.宇宙生命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断?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生命的起源盘点收获543211.根据现有的证据,生命起源于 ( )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 D.现代海洋2.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C.水蒸气 D. 甲烷BA当堂检测3.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形成的时间大致是 ( )A.36亿年前 B.46亿年前C.400多万年前 D.50亿年前B4.美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A5.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生命起于原始的海洋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无氧气D.原始生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D6.与现代海洋.大气相比较,原始海大气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原始海洋 ( )A.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游离氧B.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不含游离氧C.不含丰富的无机盐和游离氧D.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不含游离氧D7.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了。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8.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过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许多有机小分子物质,你认为这个事实为哪种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陨石来自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陨石表面发现有机小分子。由于有机小分子可能逐渐演变为大生命分子,因此,宇宙生命论者认为陨石是说明外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一个证据。(共16张PPT)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1节 生命的起源生物学 八年级下册BSD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一、生命起源的假说及基本观点课前预习·熟知教材生命起源的假说 基本观点神创论 生命的产生来自天意,是由 创造的 自然发生论 生命是由 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生生论 生物只能来源于 ,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宇宙生命论 宇宙中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 化学进化论 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 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神非生命物质生物星球非生命二、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1.探究生命发生的实验(1)雷迪的实验意大利医生雷迪不相信腐肉能够生蛆,他于1668年用10多种动物的生肉或熟肉做实验。通过进一步观察苍蝇卵的发育过程,他认为蛆是由 孵化成的。 (2)巴斯德的实验19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 ”实验,其实验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 , 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苍蝇的卵鹅颈烧瓶生物非生命物质2.实验意义生生论推翻了 。 三、化学进化过程1.原始地球概况(1)环境特点:在原始地球中,天空中有时烈日似火,有时 ;地表熔岩滚滚, 喷发。 (2)原始大气特点:主要成分有氨、甲烷、氢气和 等,但没有游离的 。 2.化学进化过程:无机小分子(原始大气中)→ →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中)。 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自然发生论雷鸣电闪火山水蒸气氧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3.米勒的模拟实验(1)实验分析①在密闭的实验装置中流动着的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混合气体,模拟 。 ②火花室里模拟闪电和宇宙射线为混合气体提供 。 (2)实验结果:生成了多种 。 (3)实验结论: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 。 原始大气能量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1)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①物质条件:原始大气;②能量条件:紫外线、闪电、热能和宇宙射线等;③场所:原始海洋。(2)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3)原始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说法毫无根据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地球最初是没有生命的C.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D.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由外星人制造的思路分析: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由外星人制造的,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答案:D1.“腐草化萤”“腐肉生蛆”反映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是(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C.化学进化论 D.宇宙生命论2.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发生的开端是( )A.有机小分子的形成B.原始生命的形成C.闪电和高温D.无机小分子的形成层级演练·能力提升AA3.(2024永州期末)如果我们能够穿越时光隧道去到40亿年前的地球,我们会发现原始大气中不含的气体是( )A.甲烷 B.氧气 C.氨气 D.氢气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C.生物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BD5.在原始地球上,有机小分子的生成场所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 )A.原始海洋和高温干燥地区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C.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D.原始岩层和海洋C1.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叙述中,符合化学进化观点的是( )A.生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B.生命是从外星球迁移过来的C.生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D.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再经过长期演变形成原始生命D2.(2024福州月考)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已为广大学者所认同,这一假说与“自然发生论”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 )A.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的B.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C.生命都是在目前条件下从非生命物质产生D.生命发生是与宇宙中某些星球的生物相关B3.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将两套装置消毒处理后加入等量澄清肉汤,高温煮沸后,再置于相同且适宜的室温下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组实验能形成对照B.肉汤变质的原因是有氧气C.实验变量是玻璃管的形状D.乙组中的肉汤先发生变质A4.原始地球,一般指约在46亿年前刚从太阳星云形成的地球。下列关于原始地球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始地球中会出现雷鸣电闪,火山喷发的现象B.原始大气由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组成C.原始地球上风和日丽D.最初原始生命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异养,不需要氧C5.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科学家 设计的。 (2)装置中A内模拟了 的成分。 米勒原始大气(3)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 (4)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 (填一种气体的名字),下部连通的冷凝装置,让反应的产物和该气体冷凝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实验瓶,这模拟了 的形成过程。 (5)B装置模拟了 ,实验后可检测到其内含有氨基酸等多种 (填“无机小分子”或“有机小分子”)物质。 (6)该实验说明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在原始大气中由 形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 闪电能量水蒸气降雨原始海洋有机小分子无机小分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分类 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 《生命的起源》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中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承接了之前对生物多样性和细胞结构等知识的学习,为后续理解生物进化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教材从科学史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多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如神创论、自然发生论、宇生说、化学起源说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探索的历程。重点阐述了化学起源说,详细描述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到有机大分子物质,最终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涉及到米勒实验等经典实验内容,使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理解生命起源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二、核心素养目标 1. 生命观念:理解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形成生命物质性和进化性的观念。认识到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步形成的,能够用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解释生命起源相关现象。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米勒实验等进行深入思考,如实验条件、实验结果与生命起源的关联,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探究生命起源问题。3. 科学探究:了解米勒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能够基于教材内容提出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并尝试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培养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等科学探究能力。4. 社会责任:认识到生命起源研究对人类认识自身和宇宙的重要意义,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关于生命科学相关社会议题的讨论,如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1). 化学起源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地球环境条件、从无机小分子到原始生命的进化历程。(2). 米勒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意义,理解其在验证化学起源说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方面的重要性。2. 教学难点:(1). 理解从有机大分子物质到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关键性转变,如多分子体系的形成与原始生命特征的获得。(2). 引导学生对不同生命起源假说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能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四、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自主梳理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要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合理性,共同分析米勒实验的细节和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基于教材知识和生活现象,提出关于生命起源的探究问题,如 “现代环境下能否模拟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 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命起源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如米勒实验动画演示)、科学史资料等。准备模拟米勒实验的简易装置或相关视频资料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生命的起源》章节内容,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关于生命起源的课外资料或问题,准备课堂交流讨论。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地球早期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如原始海洋、火山喷发、雷电交加等景象,提问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认为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引导学生对生命起源进行初步思考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生命的起源。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球早期的神秘环境,营造出一种探究未知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聚焦于生命起源这一神秘而古老的话题,引发学生内心的好奇与探索冲动,为后续深入学习不同生命起源假说奠定情感和思维基础。(二)、新课讲授1. 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1)神创论讲述神创论的主要观点,即生命是由神创造的,如上帝创造万物等。展示一些宗教艺术作品或神话故事中的创世情节,如亚当与夏娃的故事等,让学生了解这种古老观点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观点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存在哪些问题?” 鼓励学生从科学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设计意图:介绍神创论这一具有历史影响力的假说,让学生了解人类早期对生命起源的认知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其局限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与宗教在解释生命起源问题上的本质区别。(2)自然发生论讲解自然发生论的主张,如古代认为腐草化萤、腐肉生蛆等,即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呈现一些历史上支持自然发生论的现象描述和相关实验记载(如巴斯德之前的一些错误实验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些现象真的能证明生命可以自然发生吗?”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介绍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展示实验装置图和实验结果,说明该实验如何否定了自然发生论。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自然发生论的内容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对巴斯德实验的介绍,使学生明白科学实验在验证或推翻假说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验证据的态度,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在不断质疑和修正中发展的。(3)宇生说介绍宇生说的核心观点,即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空间的其他天体。讲述一些关于陨石中发现有机分子的实例,展示陨石图片和相关研究报道,以及科学家对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的推测,如火星等。提问学生:“宇生说有哪些证据支持?又有哪些难以解释的问题?”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该假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宇生说这一现代生命起源假说,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通过让学生分析其证据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命起源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4)化学起源说详细阐述化学起源说的主要过程:原始地球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如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等),在紫外线、闪电、高温等条件的作用下,合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进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形成了有机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进而形成多分子体系,最终演变成原始生命。在讲解过程中,配合使用动画演示化学起源说的各个阶段,使抽象的过程更加直观形象。设计意图:化学起源说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详细讲解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生命起源观念。2. 米勒实验探究(1)实验背景介绍讲述在化学起源说的研究过程中,米勒实验的重要性。当时科学家们为了验证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否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而设计了该实验。介绍米勒和尤里等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和当时面临的科学难题,即如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来进行实验探究。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米勒实验的背景知识,体会科学家们在探索生命起源过程中的思考方向和面临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2)实验原理讲解详细讲解米勒实验的原理,即利用一个密闭的装置,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通过电极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加热装置底部的水来模拟原始海洋的蒸发,使水蒸气上升进入上部的反应室,在反应室中经过放电作用,使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冷却的水蒸气形成降雨回到下部的 “海洋” 中,如此循环往复,以观察是否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实验装置图,标注出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物质的循环路径,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实验原理。设计意图:深入讲解实验原理,让学生明白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巧妙性,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中模拟条件与原始地球环境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为学生理解实验结果奠定基础。(3)实验过程展示播放米勒实验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展示实验装置的搭建、气体的注入、电极放电、物质循环以及最终对反应产物的收集和分析等步骤。在播放过程中,适时暂停视频,提问学生关于下一步实验操作的预测或对当前实验现象的解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的思考中。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米勒实验的全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提问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4)实验结果分析介绍米勒实验的结果,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运行,在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结果的意义,如 “这一结果对化学起源说有哪些支持?”“为什么说氨基酸的合成是生命起源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米勒实验在验证化学起源说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结果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起源说的理解。(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起源假说的要点,重点回顾化学起源说的主要过程和米勒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及意义。2. 强调生命起源研究的重要性和不断发展性,鼓励学生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继续保持对生命起源这一神秘课题的探索热情。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生命起源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对生命起源问题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四)、课堂练习展示一些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正误、简述化学起源说的主要过程、分析米勒实验的某个环节的意义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纠正。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对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和米勒实验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学习漏洞并加以弥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掌握生命起源相关知识。(五)、布置作业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 “我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的小论文,要求阐述自己对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理解,重点论述化学起源说的合理性与不足,字数不少于 800 字。通过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2. 实践作业:让学生分组收集生命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资料(如近五年的科学研究报道、学术论文等),制作一份手抄报或 PPT,在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研究的前沿动态。七、板书设计 《生命的起源》板书 生命起源的假说(1). 神创论:神创造生命(展示宗教创世情节示例)(2). 自然发生论:非生命→生命(巴斯德鹅颈瓶实验否定)(3). 宇生说:外星起源(陨石有机分子、外星生命推测)(4). 化学起源说: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详细流程展示)2. 米勒实验(1). 实验背景:验证原始地球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 实验原理:模拟原始大气、闪电、海洋等条件(3). 实验过程:装置介绍与步骤展示(结合图)(4). 实验结果: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合成及意义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地球早期环境展示成功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生命起源假说介绍环节,学生对不同假说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在对神创论和自然发生论的批判性思考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现出较好的科学思维能力,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宇生说的证据和局限性时存在一定困难,今后可提供更多相关的科学研究实例进行深入讲解。在化学起源说和米勒实验教学中,动画演示和视频展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知识和复杂的实验过程,但在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深度不够,学生对氨基酸合成在生命起源中的关键意义理解还不够透彻,后续教学可加强引导和启发,如通过对比有机小分子物质与生命物质的特性等方式。在课堂练习环节,发现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时存在不足,例如在阐述化学起源说的不足时思路不够开阔,需要在今后提供更多综合性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进行训练。在作业反馈中,书面作业部分学生在论述化学起源说的合理性与不足时,逻辑不够清晰,实践作业中部分小组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上不够规范,这提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书面表达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如提供写作框架和资料整理范例等。 总体而言,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在学生对复杂科学概念的深度理解、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21.1生命的起源授课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pptx 7.21.1生命的起源教案.docx 第1节 生命的起源习题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