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4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本课安排在学习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后,从宏观分析、归纳总结植物的三大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认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爱绿、护绿的实践活动。
学生已有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储备,且思维活跃,乐于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培养和锻炼。教学中多给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去观看、阅读、分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所收获。
生命观念 认同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 1.分析“植物在自然界中部分作用示意图”,归纳总结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途径。 2.阐明绿色植物如何参与维持碳氧平衡的过程,碳中和的意义。
探究实践 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态度责任 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教学重点: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教学难点: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片(画面上出现人与自然的景色),创设一种意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在欣赏完这段音乐片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走在林荫小路和走在城市的大马路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吗?分析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原因,使学生对绿色植物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教师讲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了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对其他生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4内容,思考:
(1)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植物,动物能一直生存下去吗?
(2)植物的残枝落叶或动物的尸体,最终会到哪里去?
提示:(1)动物与植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即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则兼而食之。植物既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身体”的材料,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如果没有植物,动物将会死亡。
(2)植物的残枝落叶或动物的尸体,最终会被细菌、真菌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植物吸收利用。
教师总结: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复杂关系,以及被细菌、真菌分解利用等, 养育了其他生物。
探究二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师过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创造的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身体”的材料,养育了这些生物,并为这些生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请分析教材P45图3-22“植物在自然界中部分作用示意图”,思考:
(1)描述生物圈的水循环的过程。
(2)描述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过程。
提示:(1)生物圈的水循环的过程包括:①植物根的吸收;②地表蒸发、海洋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③水蒸气(或水)的移动;④降水;⑤地表河流等。
(2)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过程:①植物根的吸收;②水在导管中的运输;③植物的蒸腾作用。
教师讲述: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热带雨林降水频繁,其中不少雨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冷凝而成的。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森林。
探究三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教师过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同时也消耗了二氧化碳,释放了氧气,这对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有影响吗?请阅读教材P46内容,思考:
(1)生物圈中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路径有哪些?
(2)生物圈中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路径有哪些?
(3)什么是碳氧平衡?
(4)二氧化碳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有哪些危害?
(5)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1)生物圈中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路径有: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有机物的分解;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2)生物圈中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路径有:光合作用。
(3)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4)二氧化碳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引发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气候异常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5)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①实行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②植树造林,进行生态保护,通过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③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探究四 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1.教师过渡: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有些地方的植被却遭到破坏,并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多媒体播放森林和草原受到破坏的图片、沙尘暴图片、黄土高原沟壑图片。
教师讲述: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就会报复人类。那么,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8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回答。
提示:①立法。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让自己成为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参与者。
2.课后活动——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教材P49设计“绿化校园”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给予设计方法的指导。
学生课下开展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
三、课堂小结
用简短的语言归纳:植物在自然界中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等重要作用。作为每一名公民都应有保护植被、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参与保护植被,美化家园。
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其他生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通过根的吸收、导管运输、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三、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来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实现碳中和的措施:节能减排、能源转型;植树造林;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二氧化碳
四、从我做起,保护植被:立法+植树造林等
见课件
本节课从三个维度归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其中在讲述“植物在自然界中部分作用示意图”时可采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将生物圈的水循环呈现出来,后分析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再结合教材P27“水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归纳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途径。在学习碳氧平衡时不仅要利用教材中资料,还要收集相关碳氧平衡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