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2节 生命的进化第1课时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学习目标】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马的进化过程,认同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科学探究:分析生物进化历程,认识生物进化规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社会责任: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情境导入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课堂探究生物遗体化石化石的种类恐龙蛋(遗物化石)恐龙脚印(遗迹化石)化石的种类琥珀化石蜻蜓化石海星化石34亿年前古细胞化石5.4亿年前三叶虫化石4.3亿年前的鱼类化石1亿年前的鸟类化石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晚近地层古老地层简单 低等复杂 高等根据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一种动物化石,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始祖鸟。始祖鸟的大小和乌鸦差不多,被覆羽毛;它具有和乌鸦一样的前肢,但前肢的末端还有指,指的末端有爪;它的嘴里有牙齿,但嘴的外形像喙。资料分析始 祖 鸟 生 活 复 原 图始祖鸟与哪些动物相似?对你有什么启发?始祖鸟化石复原图被覆羽毛有翅膀有喙有牙齿有爪相似点爬行类始祖鸟鸟类过渡以上资料说明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原因可能是什么?①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②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③地壳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化石的毁灭……讨论: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二)地球上的生命史1.前寒武纪时期(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开始出现了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的出现改变了地球大气的成分(氧气产生),此时期,出现了原核生物,并发生了从异养到自养,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由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进化过程。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多细胞真核生物。2.古生代早期出现三叶虫(三叶虫时代)等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藻类植物类群;中期出现了海洋鱼类和陆生的裸蕨类植物;后期动物出现了两栖类和有翅昆虫,植物出现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繁盛和两栖类动物的发展,表明生物完成了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阶段。原始的两栖动物——鱼头螈古生代的森林3.中生代出现裸子植物和恐龙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中生代末大绝灭:恐龙及大量生物的灭绝4.新生代:被子植物占优势。哺乳动物和鸟类占。优势灵长类动物进化为人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5.植物的进化历程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6.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1.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A.两栖类、蕨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C.哺乳类、被子植物 D.鱼类、藻类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体型小的生物→体型大的生物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BB当堂检测3.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的时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新生代 D.中生代4.灵长类进化为人的时期是( )A.中生代 B.新生代 C.太古代 D.元古代5.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BB6.在A、B、C三个不同岩层中都发现了生物化石,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 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简单、低等。(2)通过对不同年代的地层里埋藏的生物化石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明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 到 ,从水生到陆生。C低等高等(共13张PPT)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生物学 八年级下册BSD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1.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遗物和遗迹。是最有说服力的 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遗体生物进化地层 化石生物特点形成早的古老地层 生物种类 ,结构简单而 形成晚的地层 生物种类 ,结构复杂而 少低等多高等3.生物总的进化趋势从简单到 、从低等到 、从水生到 。 4.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1)科学家在地层中相继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这些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 关系。 (2)始祖鸟和古鸟化石既保留了 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 的一些特征,这为鸟类起源于 提供了证据。 复杂高等陆生进化古代爬行动物鸟类古代的爬行类动物二、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1.前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细菌、蓝细菌等没有真正 的生物;接着出现了有真正细胞核的 ;后来出现了 。 2.古生代古生代 始于年代 生物种类早期 约5.4亿 年前 出现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 类群 中期 出现 和裸蕨类植物 后期 出现石松类、蕨类植物,以及能够登陆生活的 类和有翅的昆虫 细胞核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藻类鱼类两栖3.中生代:主要的陆地植物和陆地脊椎动物分别是 和 、 和 开始出现。 4.新生代:始于6 500万年前, 和 成为占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 则成为占优势的陆地植物。600万年~400万年前, 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哺乳动物鸟类被子植物灵长类(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但并不是唯一证据。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细胞色素c,比较解剖学研究的同源器官,遗传学研究的生物基因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2)在形成晚的地层中可能有低等生物的化石,但在古老地层中不可能出现高等生物的化石。(3)尽管生物在不断地进化,但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而在地球上一直生存下来。(2024榆次模拟)我国科研人员比较了鲲鹏翼龙成年与幼年个体吐出的食团化石,在其中都发现了未被消化的古鳕鱼硬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团化石属于遗物化石B.鲲鹏翼龙与古鳕鱼生活在同一时期C.鲲鹏翼龙以古鳕鱼为食D.化石是研究鲲鹏翼龙进化的唯一证据思路分析:化石是研究鲲鹏翼龙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答案:D1.(2024长沙模拟)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考古工作中,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古生物遗迹 B.古生物遗体C.古生物遗物 D.神话传说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B.从质量小的生物到质量大的生物C.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D.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层级演练·能力提升DB3.(2024成都)我国相继发现了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大量古鸟化石,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些化石证据支持( )A.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动物B.爬行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C.哺乳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D.爬行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鱼类A4.(2024揭阳普宁期中)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一直大量开采煤矿,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的枝干,该煤层主要是在 地质年代形成的(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C1.下列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①裸子植物 ②苔藓植物 ③被子植物 ④藻类 ⑤蕨类植物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④②⑤①③ D.③①⑤④②2.根据地球生命演变史,下列关于距今5亿年左右地球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B.陆地上还没有大量的动物C.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D.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裸子植物CD3.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复杂②物种A一定比物种B结构简单③在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④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⑤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⑥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D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1)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但这个主要证据有时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 . (至少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2)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 、 , 生物越多。 化石有的化石还没有被发现,有的化石由于人为原因或环境因素被破坏等复杂高等陆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生物的进化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过程。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等知识点。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如何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演变而来。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形成对生命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基本认识。教学目标 (1)能识别古生物学化石证据并阐述其对生物进化的证明作用。 (2)理解并阐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生物进化知识,树立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 (1)从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与趋势。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2)自然选择学说中生存斗争、遗传变异与适者生存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总结法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化石图片、始祖鸟图片及相关的生物进化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生物进化论》相关书籍,特别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供学生参考,加深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3)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历程图表,辅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正确贴放简笔画,理解不同地质年代生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 原始生命是简单的。那么,原始生命是如何逐渐演化成今天复杂且多样化的生物界的呢? 通过生物进化的过程(生:我们了解到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 和原始生命的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进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科学家如何了解这一进化的历程?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得知地球上曾生活过哪些类型的生物?(学生:通过化石研究) 化石作为研究材料,帮助我们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 老师请同学们翻阅课本,并提出以下问题: 什么是化石? 化石指的是在地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生:原来这就是化石的定义)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当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其生活痕迹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千万年的变化最终形成化石。(生:原来化石的形成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特征,从而可以被用来研究过去的生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这些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存在过。(学生:化石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学生活动】 观察化石图片并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发现原始地球并没有生命的存在,而是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个过程。(学生:化石图片确实非常直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根据对化石的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生物进化遵循着一个规律——由简到繁、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生:原来生物是从水生生物演变为陆生生物的) 【教师活动】 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其特征: 始祖鸟既有现代鸟类的特点,也有古代爬行类动物的特性,这表明鸟类是从古代爬行类动物演化而来的。(学生:看到始祖鸟的标本,更能明白这种过渡形态的重要性) 【学生总结】 始祖鸟的特征显示了它是一种处于古代爬行动物和现代鸟类之间的过渡型生物,这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四、简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尤其是每段文字中提到的不同年代对应的动植物和环境特点有哪些关联。 【学生活动】 结合“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程表”,将代表相应地质年代时期的简笔画贴到对应的位置上。 前寒武纪时期(始于约35亿年前): 该阶段见证了从原核单细胞生物向真核多细胞生物的转变。 古生代时期(始于约5.44亿年前): 植物方面:先是藻类占据主导,随后发展出裸厥类和蕨类等更为复杂的种类; 动物方面:经历了从简单的无脊椎动物到鱼类,再到两栖类及有翅昆虫的演变过程。 中生代时期(始于约2.45亿年前): 植物方面:以裸子植物为主;动物方面则出现了大量的爬行动物,同时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新生代时期(始于约6640万年前): 此时被子植物广泛分布,哺乳类和鸟类成为主要动物群体;大约400万至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个分支最终进化为人。 【教师总结】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探讨生物进化的整个历程及其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包括每个地质时期特有的生态环境以及当时的主要生物类型。简而言之,生物进化的历程实际上是地球变迁历史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界发展的缩影。 五、引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导入】 为什么有的物种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灭绝,新的物种又是怎么诞生的?推动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科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 【讨论】 达尔文的成长背景和个人经历对他提出进化论有何影响?(学生:从他喜欢自然观察开始)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繁殖与变异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分别起到哪些作用? 在生存竞争中,哪些个体更可能被淘汰? 【学生活动】 讨论上述问题,并归纳答案: 繁殖让种群规模不断扩大,而变异增加了种群内部的多样性,有助于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不利变异者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甚至消亡;相反,拥有有利特性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生:所以那些能够良好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更容易存活) 【导出】 自然选择理论就是基于以上原理提出的 【教师总结】 达尔文认识到所有生物都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但环境资源有限。因此,在争夺食物和其他资源的过程中,会发生激烈的生存竞争。与此同时,生物体内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会比那些带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占有明显优势——前者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后者则往往面临淘汰的命运。这样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即为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要点】 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及适者生存构成了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2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授课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pptx 21.2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教案.docx 第1课时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习题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