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0 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100 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是数与代数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1.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与算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1.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3.知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三)学生认知情况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 20以内的加减法等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二、单元目标拟定(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的过程,能口算简单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2.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3.能与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二)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新课标对计算要求学生掌握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和策略,并要求学生将计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将所学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从具体编排来说:1.注重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具。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充分借助学具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数量关系。小棒、计数器、小方块在本单元均有出现,在选择学具时,教材充分考虑哪种学具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了不同的学具。2.借助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为了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教材利用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直观的感悟算理和算法。3.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为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做出了相应安排。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1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也不退位的加减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也不退位的加减 目标: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整十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任务二: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目标: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任务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目标: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借助小棒、计数器理解退位减法中“退1当10”的算理。 任务一: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目标: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1.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设计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学生在已经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上设计的。本节课让学生学习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方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时,要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 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本节课要关注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引导他们通过画图来表达题意,从直观的图中感悟减法的模型,为二年级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奠定基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分析: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掌握“求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难点 理解“求谁比谁多(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比一比,填一填。比一比,填一填。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讲授新课 任务一: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三年级优秀“小林长”比二年级多多少人?一年级优秀“护林员”比三年级少多少人?师:我们先来理一理第一个问题。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课件出示:师:你能用小方块摆一摆吗?师:谁上台展示一下你是如何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课件小结:用三年级人数减去与二年级同样多的人数,就是三年级比二年级多的人数。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师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时,要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 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算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展示: 二年级有10 人,加上三年级比二年级多的5人,正好等于三年级的 15 人。口答:三年级优秀“小林长”比二年级多( 5 )人。师小结:这里解决问题的道理和以前一样,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师:你能按照刚才的思路,解决第二问题吗?1.理一理:你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想一想: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3.算一算:列式解决问题?4.议一议: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算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小结:33-8=25 (人)师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时,要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 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学生说一说自己提的数学问题。生:知道二年级10人,三年级15人。生:要解决的问题是: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多少人?学生尝试用小方块摆一摆。学生上台展示。生:15-10=5 (人)学生尝试说一说。学生讨论。学生汇报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课堂练习 基础题:1.比一比,算一算。2.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题:3.(1)42比5多( ),5比42少( ),42和5相差( )。(2)你能仿照上面例子再写一组吗?( )比( )多( ),( )比( )少( ),( )和( )相差( )。拓展题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几时,要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 利用简洁的文字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2.传统足球是由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的皮块制成的,共有32 块。黑色皮块有多少块? 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综合实践类作业】4.讲数学故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青岛版新版一下4.4《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教案).doc 青岛版新版一下《100 以内的加减法(一)》大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