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制作活动日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知识,合作制作出能表示月份、日期和星期的活动日历;掌握在有限空间上合理标注数字的方法;提升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学内容概括本节课以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日历的兴趣,引出制作活动日历的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确定制作方案,利用四个正方体木块和一个长方体盒子,分别表示月份、日期和星期。最后展示活动成果,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用四个正方体木块和一个长方体盒子表示月份、日期、星期的方法,并完成活动日历的制作。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面数下,巧妙设计数字组合来准确表示 1 - 31 天,特别是处理特殊数字(如 6 和 9 的共用)及保证日期连续性。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启思引兴趣教师讲述腊月三十卖锄头和卖黄历商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卖锄头的商人发笑的原因,引出日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看日期、知晓纪念日、记录家人生日等。展示不同样式的日历,提问学生日历的构成要素,引导学生观察月份、日期、星期的排列规律,为后续制作活动日历做铺垫。(二)小组研讨拟方案教师明确任务:利用四个正方体木块和一个长方体盒子,制作一个能摆出任意某月某日某星期的活动日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组织学生讨论制作方案。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有限的面来表示 1 - 12 个月、1 - 31 天以及星期一到星期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创意。各小组汇报初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梳理出可行的思路,如每个面上表示两个月份来表示 1 - 12 个月;用两个正方体木块表示 1 - 31 天,通过巧妙组合数字实现;用一个正方体木块表示星期一到星期日,将星期六和星期日放在同一个面上。(三)完善方案细规划各小组根据教师总结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制作方案。讨论每个正方体木块和长方体盒子上具体标注的数字和信息。针对表示 1 - 31 天的两个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分析数字组合规律。例如,一个木块标上 0、1、2、3、4、5,另一个标上 0、1、2、6、7、8(6 上下调转可作 9 用),通过不同面的组合来表示 1 - 31 天。对于表示月份和星期的木块,让学生明确每个面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完成方案细化后,每个小组绘制简单的设计草图,标注好每个面的信息。(四)动手实践制日历学生根据完善后的方案,动手制作活动日历。教师为每组提供四个正方体木块、一个长方体盒子、彩笔、小刀等工具材料。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如用小刀切割时小心操作。同时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如学生在标注数字时遇到困难,教师指导其合理安排数字位置,保证清晰易读。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活动日历进行装饰美化,使其更具个性和实用性。例如,在长方体盒子上绘制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案,或给正方体木块涂上不同颜色。展示成果共评价各小组完成制作后,依次展示活动日历。小组代表介绍制作思路、设计亮点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其他小组学生认真倾听,从功能完整性、设计合理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 “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六)课堂总结深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作活动日历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强调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如正方体的面的特征、数字组合规律等。提问学生在制作活动日历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使用自己制作的活动日历记录一周的重要事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四、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开展 “活动日历创意大赛”,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参加班级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其他材料制作不同形式的日历,如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日历、用纸张制作折叠式日历等,拓宽学生的动手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再利用能力。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导入、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活动日历的制作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思维活跃,提出了多种创意和想法,培养了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小组在制作过程中时间把控不够合理,导致展示环节略显仓促;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度不高,动手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时间管理,提前预估各环节所需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小组合作,加强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同时,在教学准备阶段,进一步优化材料的提供和工具的使用指导,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