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精炼)2025届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精炼)2025届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1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精炼)——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与综测
重难知识
一、眼与视觉
1.眼的结构
①眼球壁:
外膜: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中膜: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的多少。
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②内容物
房水:透明的水样液体,有折光作用;维持眼内压力,为虹膜、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通过曲度变化,使光线准确地成像于视 网膜上。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神经→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3.眼球的调节功能
(1)瞳孔的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在弱光下瞳孔会放大。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
(2)晶状体的调节
看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增大;看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减小。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二、近视和远视及其矫正方法
比较项目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过小) 眼球前后直径(过长或过短) 物像位置(视网膜前或后) 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
远视 过小 过短 视网膜后 凸透镜
近视 过大 过长 视网膜前 凹透镜
易错点拨
1.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物像形成部位是视网膜。
2.晶状体、玻璃体、房水对光线都具有折射作用,但主要是晶状体的折射作用。
3.物体由远到近,瞳孔由大变小,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
三、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①外耳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
②中耳
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给听小骨。
鼓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
听小骨:能将振动传递到内耳。
③内耳
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半规管: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耳廓(搜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觉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用耳卫生
①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②减少和消除噪声。
③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
④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⑤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
四、神经系统的组成
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神经系统 组成 功能或分布
中枢 神经系统 脑 大脑 包括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活动
脊髓 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脑神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五、神经元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结构
2.功能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作神经冲动。
六、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类型 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复杂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能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对语言、文字产生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实验: 膝跳反射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位于膝盖下面的韧带内,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效应器位于股四头肌
结论: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膝跳反射受大脑的控制
归纳总结
1.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反射的种类:可分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5.反射意义: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七、内外分泌腺
八、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激素 内分泌腺 功能 异常症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生 长发育 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 分泌过多→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
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
成年时分泌不足→黏液性水肿
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分泌不足→糖尿病分泌过多→低血糖
九、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神经系统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作用。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精确,但范围较局限
激素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弥散
延伸拓展
考向一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巧记眼球的结构
一孔:瞳孔。三体: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五膜:角膜、巩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
考向二 近视和远视
巧记近视和远视成因和矫正措施
近前长凹,远后短凸。
近视眼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晶状体前后径变长,应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晶状体前后径变短,应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考向三 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考向四 反射的分类
规律总结
反射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分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反射类型 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反射弧特点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有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刺激 事物本身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神经联系 固定、不会消失 暂时,可以消退
意义 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多变的环境
举例 吃酸梅分泌唾液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考向五 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分方法
侏儒症和呆小症都是由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病症。
呆小症 侏儒症
不同点 缺少激素 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 幼年时期缺少生长激素
智力 智力低下 智力正常
相同点 身材矮小
考向六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1)二者的区别:
①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其有反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②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其有反应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激素外,还有新陈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等。
(2)二者的联系:
二者都能调节人的生命活动,但以神经调节为主。二者是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