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4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2024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数
单元教学任务分析
单元整体规划 学习领域单元主题 数与代数 数与运算 □数量关系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 □数据分类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与实践 主题活动 项目学习
核心素养表现 数感 □量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 推理意识 数据意识 □模型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对应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百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2.了解“>”、“<”、“=”的含义。3.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的关系。4.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学业要求: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单元内容分析 单元内容结构图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100以内的数”是上教社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数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位置、认识100、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相邻的数、相邻的整十数。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之上,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后续认识更大的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知识起到铺垫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和掌握100以内地数,理解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进一步感悟“十进制”和“位值制”;并且在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以及比较数的大小。本单元的内容是形成数感的重要载体,同时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数数”例1主要通过创设数学小伙伴请大家吃糖果的情境,引发对结果数需求,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糖果数量,在此之前学生在学习20以内数时,已经经历了1个一数,2个一数,5个一数,10个一数的数数过程,因此10个一数的数法,学生较容易想到,在分享数数方法时,学生感受当数量较多时十个一数更便利。例2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6捆小棒就是6个十,6个十就是60,再接着数,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所以一共有六十四根小棒。借助计数器拨一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 “一(个)” 和 “十”,理解 10 个一是十的关系。“数的读写”通过出示苹果图(十个一筐,共36个),先引导学生看图识数,再将苹果的数量用计数器表示,并记录在数位表上,帮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尤其是十位与个位数字的意义。呈现铅笔图(10个一板,共50支),提问:“5个十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表示?”通过特例帮助学生理解含零数的读写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含义,感知“位值制”。教材中以 53 为例,通过借助直观的实物展示(10 个装一盒的5个盒子和 3 个单独的球)引导学生发现“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53”,当学生学习表达“53是由5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时,教师可以补充算式53=50+3的学习。进而让学生经历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过程,助力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数的位置”主要是通过在数图上找数和数数等活动,知道100以内数的排列,感知数与点的一一对应,知道找数可以从0开始数或从临近的数开始数起,丰富对数的认识。可以先通过复习引入,出示20以内的数线,在20以内的数线上标出18的位置,再让学生找找23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扩展到100以内数的数线。通过经历找几个典型的数的位置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创设多样的“几格一数”的活动,能从某一点开始几格几格的数,通过丰富多样的数数活动,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位置,增强数感。“认识100” 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拨数、写数联动,进一步认识数位与位值,体会十进制。帮助学生建立“10个十是1个百”的模型,了解“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为后续认识更大的自然数打下基础。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法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关注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之间的联系,用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来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结果。教师要关注学生之使用计数单位“十”来表达算例训练,即“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就是几个十”,从而凸显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材中首先利用计数器直观展现三组不同数字,首先可以先利用计数器帮助孩子直观的去感受数字,再进行同数位之间、同数位之间数的大小的比较。引导孩子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估数进行大小的比较,感受估数的便捷,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相邻的数和相邻的整十数”引导学生观察数线找43相邻的数,交流找相邻数的方法后总结能通过+1或-1的方法,找到相邻的数;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相邻的整十数的过程,在归纳寻找相邻整十数的方法中,掌握两位数加、减到相邻整十数的计算,发展运算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学生已经经历过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20以内的数,感受过数的累加过程,会读写20以内的数,对20以内数的含义、数序及大小等有系统的认识;并在认识20时,通过把“10根小棒扎一捆”的活动,初步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初步体会“十进制”。从经验储备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数100以内的经验,但是对100以内数的意义并不是很清楚,以及蕴含其中的“十进制”、“位值制”理解不深刻。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计数、读数、写数过程中重点体会这些概念的重要价值(这两个名词不要求学生掌握),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从思维特点来看,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活动体验,主动建构知识。
学习困难预估 1.对十进制的理解比较困难由于认知经验及年龄心理特点的限制,一年级的学生较难真正理解“满十进一”的意义。一方面学生对计数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一对应的阶段,即使面对物体数量较多时,仍习惯于用一个一个数的方式得到结果。虽然在10的认识一课中已经经历过“把10根扎成一捆”的活动,但多为模仿,并未思考“为什么要扎成一捆?扎成一捆后有什么用?”事实上对“十”这个计数单位的认识及运用都需要在运用积累中逐渐体会和感悟的;另一方面,“从99接着数1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要从十进和位值的角度真正理解,也是有点困难的,特别是数接近100时,学生容易混淆数的顺序。2.对数字的组成理解有困难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相同数字在不同位置上表示的意义不同,但是学生对于一个数是如何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可能理解不深刻。对数字的大小比较有困难虽然学生通过学习“20以内的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但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学生把数的前后关系顺利地转化为数的大小关系,还是比较困难的。
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序号 学习目标描述 学
1 在实际情境中经历由具体实物计数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能够正确数出百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A
2 在实物和图示支持下,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初步认识数位顺序表,理解个位、十位、百位的含义,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 B
3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能用相应的加法算式表达,认识整十数,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C
4 通过数数和寻找数的位置等活动,逐步掌握并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 C
5 能根据数的组成以及数序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正确表示比较结果,能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C
6 能正确说出与某数相邻的数和相邻的整十数,并能运用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表示。 D
7 在比较、估测等活动中,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D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意义,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能正确说出与某数相邻的数和相邻的整十数,并能运用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表示。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数位”,体会“满十进一”。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课题 课型 学习目标描述
1 数数 新授 经历对实物进行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等实践活动,能口头表达正确的计数结果。初步体会使用“一”和“十”的计数过程。通过使用计数器表示实物数量的操作活动,逐步抽象计数过程,初步感知十位和个位。3.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感的核心素养。
2 100以内数的读写 新授 1.能准确、流利地读出和写出1至100之间的所有整数,包括零的正确读写,从而培养对数的基本感知和符号表达能力。
2.理解两位数由十位和个位组成,提升对数的内部结构的敏感度,理解100以内数的读写规则。
3.通过计数器和数位表等工具的操作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培养数感。
3 数的组成 新授 1.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各数的组成,并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2.在理解和正确表达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4 数的位置 新授 1.通过在图示中找出数的位置和看位置标数的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2.借助图示进行“几格一数”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发展数感。
5 小练习(3) 复习 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读出和写出1至100之间的所有整数,包括零的正确读写,从而培养对数的基本感知和符号表达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由十位和个位组成,并能通过拆分和组合数字来深化对数的构成的认识,提升对数的内部结构的敏感度。
3.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描述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的位置,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从而增强对数位的认知和理解。
4.学生能够利用数线找到与给定数字相对应的点,并能利用数线有规律的数数,以此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加深对数序的理解。
6 认识100(1) 新授 1.通过摆小棒感知并表达数量由99到100的累计过程,知道“10个十是1个百”,初步建立100模型。2.结合摆计数器的实际操作,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满十进一”,进一步理解数100的含义。3.通过数位表的呈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4.知道数100的写作和读作。
7 认识100(2) 新授 1.在拼积木块的活动中,经历十个十个数的过程,认识整十数。2.经历95再加几就是100的过程,体会顺序变化。3.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各数的组成,
8 认识100(3) 新授 1.知道10个十是100。2.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能对物体进行计数并记数。
9 认识100(4) 新授 1.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复习百以内的数,巩固数序。2.在探索百数表“同行”“同列”数的排列规律中,发展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推理意识。3.能运用百数表的排列规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10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新授 1.借助直观图,通过分析数的组成等探索并归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感。2.经历观察思考、互动交流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发展推理意识。3.能使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发展符号意识。
11 数的排序 新授 1.经历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能将一组数排序,并用符号“>、<”表示,体会大小关系的传递性,培养思维的逻辑。2.学会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语言进一步表示一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发展数感。
12 相邻的数 新授 1.了解每个数在0~100数列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数的关系,能正确找到一个数的相邻数,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2.在归纳寻找相邻数的方法中,掌握两位数加、减1的计算,发展运算能力。
13 相邻是整十数 新授 1.了解每个数在0~100数列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整十数的关系,能正确找到一个数的相邻整十数和最接近的整十数,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2.在归纳寻找相邻的整十数的方法中,掌握两位数加、减到相邻整十数的计算,发展运算能力。
14 小练习(4) 复习 1.能够正确数出百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能用相应的加法算式表达。认识整十数,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3.能根据数的组成以及数序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使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4.能在具体情境中,说出某数相邻的数和相邻的整十数,并能运用相应的加成法算式表示。5.能够预估物品数量。6.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单元教学建议 1.借助小棒、位值图、数位表等,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时候,学生要经过行为阶段(数小棒的个数),然后是图的阶段(百数图上的36个圆点、位值图),最后是符号语言阶段(数位表、36、三十六)。如果学生经历好这个过程,那么对100以内各数的认识会相对清晰,之后能够准确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及含义。在此基础上,利用数位表让学生掌握读数和写数的规律,从而进行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依托数轴,发展数学模型思想。找一个数的相邻数、相邻的整十数、最邻近的整十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数轴则是为自然数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把“数”和“形”相结合,加深对刻度的理解与对数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3.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提升对数的认识。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填空、判断、选择、连线等。比如填空题“7个十和2个一是( )”;判断题“44中两个4表示的意义相同( )”;选择题“比25大,比30小的数有( )A.26、27、28 B.31、32、33 C.19、20、21”;连线题将数字与对应的读法相连。还可以组织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猜数字等或者卡牌游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单元活动设计 序号 活动主题 活动类型
1 用小棒表示糖果的数量 观察比较感知体验
2 用小棒表示20~100的数 观察比较感知体验
3 用计数器表示20~100的数 观察比较感知体验
4 找到数轴上20~100的数 观察思考理解运用
5 用积木块表示20~100的数 观察思考理解运用
6 用百数表表示20~100的数,寻找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观察思考理解运用
7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观察思考理解运用
8 找相邻的数、相邻的整十数 观察思考理解运用
单元作业设计 (见课时)
单元教学评价 单元评价指标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评价方式
学习兴趣 活动兴趣 ①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加法、减法等)的情况。 课堂观察师评
阅读兴趣 ①喜欢或想去了解更多数学知识。②动阅读数学有关的内容,看图数数并会填数。 表现性任务互评
学习习惯 听说习惯 ①上课认真倾听。②积极举手,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正确读100以内的数。 表现性任务自评、互评
操作习惯 ①会根据老师的口令进行对应的操作活动。②通过分小圆片的活动及具体操作,会数100以内的数。 操作解答师评
练习习惯 ①书写端正,及时完成。②作业及时订正的情况,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作业批改互评、师评
学业成果 计算掌握 ①正确计算100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表现性任务师评
概念理解 ①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个位、十位、百位。②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大小。③能正确地在数线图上数100以内的数,能在数线图上标数,并通过数线图上找出相邻的整十数以及最邻近的整十数。 表现性任务师评
单元评价命题 知识内容 具体目标描述 学维度 题目编码 占比权重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100以内数的认识 会以十作记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会数100以内的数。 √ 1 5%
知道10个十是100;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能对物体进行计数并记数。 √ 2、4、8 15%
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 2、4 10%
懂得百以内数的组成,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 2、4、9、11 25%
能正确地在数线图上数数,并会标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 4、5、6、7 20%
能说出百以内的一个数的邻数,会根据要求将一个数添加或减去一个数后得到整十数。 √ 4 10%
在百数表上复习百以内的数,能在百数表上正确地填空。 √ 3 5%
认识百的数列;能基本估测物体数量的多少 √ 10 10%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练习(见附件)
附件: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练习
一、按要求填数。
1.十个十个地数,圈一圈,数一数。
有( )根小棒 有( )个爱心
2.数一数,填一填。
(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一填。
3.根据百数表,填写所缺的数。
4.看图填空
(1)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2)与34相邻的数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34相邻的整十数是_______和________。
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34最接近的整十数是_________。
5.比一比,在 内填入“>”“<”或“=”。
45 46 79 73 37 67
86 26 34 55 60 59
6.比65大,比75小的数有( )个,是( )。
7.先在图中找出30、13、33、3的位置,再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数一数,再加( )个 就变成100个了。
9.画一画,填一填。
( ) ( ) ( ) ( )
估一估。
10.(1)________比________多得多。
(2)________比________少得多。
(3)________和________差不多。
四、数卡游戏
11. 用7、6、9三张数字卡片组成的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100以内的数
数的读写
数数
计数单位的认识 例1
整十数的认识 例2
百数表 例4
整十数的加减法 例3
相邻的数
例1
数的位置
数的组成
相邻的整十数
例1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例1、例2
认识100
十位
个位
34
·
·
·
·
把5个●放入表内,我组成了“23”,你还可以组成不同的两位数吗?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