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7单元 第5课《分享交流》教案-【黔教版2024】《信息科技》五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7单元 第5课《分享交流》教案-【黔教版2024】《信息科技》五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分享交流》教学设计
课题 分享交流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具备通过智能算法高效地分类垃圾、优化资源的利用意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垃圾分类系统中提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的作用。计算思维:能够利用计算机算法来处理和优化垃圾分类的过程,优化垃圾处理方案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如使用数据分析软件、编程语言(如Python)来实现垃圾分类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信息社会责任: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要确保系统在处理数据时不产生偏见、不侵犯用户隐私,并让系统的决策过程透明、可解释,避免技术滥用。
教学重点 1、学会在制作中改进,在改进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完成垃圾分类算法系统制作过程的总结分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活动背景我们小组还对垃圾类型查询算法做了一些改进。我们小组在算法实现和验证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但我们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这些都是难得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经历过用简单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我们要及时总结整个过程中的做法、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这样能够帮助自己今后更好地解决问题。2、新知导入观看视频 学习新知引入,观看教学视频。 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增强课堂互动性。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活动1:总结算法设计与实现过程1.分析本单元算法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尝试用流程图描述该过程与步骤。2.总结算法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经验,并进行分类整理。算法设计的经验:在设计垃圾分类系统时,首先要明确分类的标准和目标,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垃圾的种类、特征和分类标准,以便为算法提供支持。算法描述的经验:使用伪代码或流程图:清晰地描述算法的步骤,确保逻辑清晰,便于团队成员理解。算法验证的经验:测试用例设计:设计多种测试用例,包括边界情况和异常情况,确保算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交叉验证:使用不同的数据集进行验证,确保算法的正确性。算法优化的经验: 复杂度分析: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寻找优化的空间。迭代改进:根据测试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算法,提升分类准确率和效率。3.根据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在算法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表现,填写表7-5-1。组员: 小梅、小华、小圆、小周 (完成表格)二、活动2:展示与交流1.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利用算法解决问题” 填写表7-5-2,对各组展示效果进行评价。(完成表格)2.用适当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算法,分享算法设计与实现的经验。3.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所设计算法的建议,参考图7-5-1,提出自己的算法优化方案。完成算法后,回顾与总结整个算法设计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口头报告、电子海报等形式,向大家展示算法设计成果,分享算法设计与实现的经验。通过回顾与反思,提升自己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13—15页相关课堂练习题。四、拓展延伸1、优化算法的不同方法优化算法不仅仅是通过调参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还包括选择合适的特征,清理无关特征,选择适当的训练集等。垃圾分类系统的性能也取决于特征工程,即从输入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2、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数据清洗、特征提取和数据增强在提高垃圾分类算法性能中的作用。数据清洗:指清除数据中的噪声和错误数据,使得算法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输入。垃圾分类的输入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传感器或摄像头,因而噪声和不一致性会影响分类性能。数据清洗可以帮助消除这些不一致,提升模型的准确性。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在垃圾分类中,特征可以是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良好的特征提取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模型性能,因为它确保模型可以利用最有区分度的信息进行分类。数据增强:是一种通过创建新的训练样本来提高模型泛化能力的方法。比如,通过旋转、翻转或改变图像的亮度等方式,生成新的数据样本,帮助模型更好地处理不同情况下的垃圾数据。这种方法对于小数据集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防止过拟合。3、用户体验与算法设计如何通过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优化,提高垃圾分类系统的使用率。简洁的界面设计:用户界面应简洁直观,让用户可以迅速理解如何使用系统。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让用户易于上手。实时反馈:提供即时反馈,尤其是分类结果可以及时展示,并且用户能够看到分类是否正确。通过反馈机制可以增加用户的信任感和参与度。引导功能:对于新用户,系统可以提供教程或引导功能,帮助用户了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进而提高使用率。多平台支持: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垃圾分类系统可以提供移动端与PC端的支持,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方便的设备。五、小结与评价1、单元拓展熟悉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相信你能更好地利用算法解决问题。你想挑战下面的哪个任务 试试你的本领吧。任务一:阅读下列流程图,想一想该算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根据流程图尝试编程实现该算法。答:这个流程图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加法练习程序,目的是通过随机生成加法题目来测试用户的计算能力,并记录用户的得分。任务二:在下图所示的环形赛道或复杂赛道中,尝试设计算法,让汽车沿着赛道自动行驶。 任务三: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判断一个年份是否为闰年的方法如下:1.年份如果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则该年为闰年;2.年份如果能被 400 整除,则该年也是闰年。参考下图,尝试用流程图将判断闰年的算法描述出来。2、单元阅读利用算法设置红绿灯时间设置红绿灯时间时,需要考虑路口的人流量、车流量情况。以往红绿灯时间的设置,是利用感应线圈检测出车流数据,然后人工进行时长的设置但这样比较耗费人力。如今,城市交通可以利用摄像头进行视频图像采集获取机动车数量、道路拥堵情况等实时数据,从而设置合适的通行方案。借助计算机算法,道路的通行效率大大提升,拥堵问题得到缓解。3、单元评价本单元我们经历了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了垃圾类型查询及拟投放垃圾的算法,编写程序,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从而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表现得怎么样 ……请就本单元学习做出评价!4、单元练习1、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请进行合理排序:(1)反思改进;(2)设计方案;(3)用编程实现算法:(4)算法设计与描述;(5)交流分享答:(4) 算法设计与描述、 (2) 设计方案、(3) 用编程实现算法、 (1) 反思改进、(5) 交流分享2、说说你的发现与思考。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算法设计。在算法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请说一说各自的想法。问题定义:清晰的问题定义是成功的关键,确保算法目标明确。 数据质量:高质量的数据是算法有效性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结果。 可扩展性:设计时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确保算法能够适应新的数据和需求变化。用户反馈:算法设计应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反馈,持续改进算法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性能与效率: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优化算法的执行效率,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5、学习评价请从合理确定问题、设计并描述算法、编程验证算法、呈现研究过程与结果、形成环保观念及小组合作等方面,评价本单元的学习表现。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能够明确垃圾分类系统的需求,设定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合适的算法来解决并设计合理的垃圾分类算法,并且清晰地描述算法的实现步骤,并验证其效果,确保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再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在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并通过小组合作实现了更好的成果。6、单元总结本单元我们以垃圾分类为背景,调查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垃圾类型查询及模拟扔垃圾算法,编写程序验证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明确问题、设计算法、验证算法、优化算法、分享交流的过程,提高了用设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完成总结算法设计与实现过程。完成表格打分。进行展示与交流。完成课堂练习。进行课外知识拓展。进行单元小结与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算法设计总结内容,逐步分析在算法各个环节中的总结经验,加深所学。提高课堂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完成内容展示与交流,增强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在互相交流分享中进一步加深所学。在课堂练习中强化所学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完成单元总结与评价,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并巩固知识点。
课堂小结 分享交流1、进行新知引入2、总结算法设计与实现过程3、完成课堂练习4、进行知识拓展5、完成单元总结内容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针对已有的垃圾分类算法,进行活动总结并交流分享。2、阅读相关文献,撰写一篇关于垃圾分类算法的调研报告,重点分析现有算法的优缺点。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