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种子的萌发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 种子的萌发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4)

资源简介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践)
2.通过具体的资料分析,理解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图片等的分析,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生命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3.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春季播种、松土、浇水等图片。 学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指出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分、土壤、温度、光照、肥料、空气等。 问题导入,引发思考,直入主题。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环节二 讲授新课: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同学们列举的这些条件中,你能排除哪个条件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吗? 学生交流分析。
【讲解】肥料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环境条件:肥料其实属于营养物质,在我们学习种子植物的时候知道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 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淀粉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要想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呢? 明确设计探究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并控制变量。 学生回顾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分析思考题。 加深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学习和理解。
【思考】 1.实验中的变量该如何处理,除变量外的其他条件呢? 实验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2.实验中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的种子? 选取完整的、饱满的、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3.每组只选一粒种子进行实验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偶然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要多粒种子重复实验。
【资料分析1】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但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变。 针对这段材料,请同学们进行探究实验。 分析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 通过资料分析的方式来明确探究主题。
【探究活动】 针对资料,提出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假设。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吗? 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针对假设,制订并实施计划。注意强调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巩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在对照实验中,我们如何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学生表达交流。 对比区别对照组和实验组,能够明确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讲解】对照组,是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所以对照组中应该具有适量的水分,所以水分适宜的那组就是对照组。 而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有无水分是实验的变量,所以在实验组中就应该做无水处理,所以没有水分的那组就是实验组。
【资料分析2】为什么作物多是在春天播种?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分析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
【探究活动】 针对资料,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假设。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吗? 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针对假设,制订并实施计划。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所做的相应变量的处理。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实验中,有没有不妥之处?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思考分析并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表格】在其他条件充足且适量的情况下,温度只设计了室温和低温两种情况,缺少了高温条件下种子萌发情况的探究。
【资料分析3】为什么在播种前往往要松土? 分析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完整实验来验证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吗? 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针对假设,制订并实施计划,设置对照实验(有充足空气和没有空气)。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学生表达交流。 通过前面的类比学习,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过渡】我们分析了3组资料,通过探究实验来判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接下来请同学自主阅读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实验,结合实验分析,哪个瓶中的种子萌发了,在这个实验中,谁是对照组,谁是实验组? 学生自主学习并分析实验。 落实教材内容,拓展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思路。
【讲解】对照组是2号瓶,1、3、4号瓶都是实验组,最终2号瓶的种子能够萌发。
【提出问题】那土壤和光照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吗?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举例。 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展示图片】无土栽培技术说明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种子萌发不需要土壤,绿豆芽和黄豆芽的图片说明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总结强调】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包括: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环节三 讲授新课: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提出问题】如果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就一定能萌发了吗? 学生思考分析。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讲解】 干瘪的种子不能萌发,干瘪的种子中没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胚不能正常萌发。 胚受损的种子,因为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受损的话,种子也不能正常萌发。 我们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知道煮熟的种子也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种子也不能萌发。 除此之外,休眠期的种子也不能够萌发,比如古莲种子沉睡了千年,只有打破它的休眠,种子才能正常萌发。
【过渡】所以谚语说“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种子粒粒圆,禾苗根根壮”,那我们在种植的时候就要一定选好种子,通过刚才的讲解,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选种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了解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谚语认同选种的重要性。明确选种标准。
【总结归纳】我们要选取籽粒饱满的,有完整胚的种子,而且还要是活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同时种子还不能处于休眠期,这样的种子才能萌发,这也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环节四 讲授新课: 种子萌发的过程 【过渡】经历了休眠,种子出土,总是惊艳的,于是有了“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样的经典诗句。
【提出问题】那一粒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株茁壮幼苗的呢?
【展示图片】玉米种子萌发过程、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图片,总结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学生阅读图片及教材内容,总结交流种子萌发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识图归纳能力。
【师生总结】初步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强调种子萌发时先吸水膨胀,随后子叶和胚乳中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轴和胚芽,而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
【讲解】 种子的吸水膨胀,在吸水膨胀过程中种皮会变软,细胞的呼吸作用逐渐增强,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能量。 营养物质转运:双子叶植物的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胚乳中储存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 在种子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展示胚根的生长。 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这样一颗种子就长成了一株幼苗,幼苗形成以后,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继续生长,这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也耗尽,最终退化消失。
【师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整体过程。 1.吸水膨胀。 2.营养物质转移。 3.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胚发育成新植物体。 5.子叶或胚乳营养耗尽、退化。 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五 拓展延伸 【如何测定种子是否在休眠状态?】 介绍种子休眠的概念。 测定种子是否处在休眠期的方法。 学生阅读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六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七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三道课堂练习。 学生思考作答。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反馈,掌握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