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计算器”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计算器”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六册 第五单元 计算器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任务分析
(一)主要学习内容
“计算器”是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从算筹到计算器”“计算器”“使用计算器计算”等内容。
(二)课标要求
学习领域单元主题 数与代数 数与运算 数量关系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 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与实践 主题活动
核心素养主要表现 符号意识 数感 量感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意识 运算能力 数据意识 模型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学业要求: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三)教材分析
1.单元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从算筹到计算器”“计算器”和“使用计算器计算”3个部分。“从算筹到计算器”借助使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片段,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人们为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感受创造源于需要。在对计算器的动手实际操作中,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使用计算器计算”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及两步或两步以上的四则混合运算,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感受到计算器这一现代化计算工具的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能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或借助计算器生成的计算结果,探寻一些算式中的数学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进而丰富数感,激发学习热情。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等多种形式巩固计算器的有关操作,锻炼学生正确、快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可根据学生可能使用不同类别计算器的现实情况,借助对比观察和分析推理理清各计算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提升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素养。
2.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材在这一单元第一次引入计算器。教材从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介绍起,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通过对现在常用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感受计算器的便捷。通过具体的操作任务,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验算,并尝试使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
从算筹到计算器
计算器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计算工具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计算器又是从何发展而来?循着此前溯,教材安排了使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三个片段,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感受到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计算器
由于现实生活中手机、电脑等的普及,学生对于计算器外观的丰富、使用的便捷等有着自己的经验基础。
教材主要以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常用按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重点介绍数字键、运算键、功能键以及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另外,对修正键的介绍也非常重要,因为它在修改时起很大作用,避免重新输入,从而节省时间。
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材借助实际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地应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效率,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越性;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材编排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使学生学会计算器的初步使用,感受到计算器这一现代化计算工具的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第二部分利用计算器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并丰富数感。
3.相关本体性知识
(1)计算器键入与显示的关系
计算器的程序一般已经固定,只要按一定的顺序输入数据和运算符号就会得到结果。在使用时,先键入的先出现,先键入的数出现在高位上。以教材中的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从左到右输入算式,键入等号显示区就会显示结果。
两步式题的计算法则
同级运算的两步式题,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带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3)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规则(以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
教材中的学生专用计算器,能识别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所以无论是同级运算、两级运算还是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只需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得到计算结果。
(四)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与特点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已经历了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学习加减法→一年级下册认识百以内的数、学习相应的加减计算→二年级上册学习表内乘除计算→二年级下册认识万以内的数、学习三位数加减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连乘连除、学习用一位数乘、用一位数除→三年级下册学习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用两位数乘除。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选择口算、估算、笔算等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计算经验,培养了数感。以上都为学生学习“计算器”单元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对于计算结果能有基于数感的直觉判断,为操作过程中的析错纠错提供了知识和经验支撑。使用计算器计算应成为学生口算、估算、笔算等计算方式的有益补充和数感、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的新途径。
2.学习难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表现在:
正确操作
由于需要借助计算器计算的常常是较大数的一步或多步运算,因此在使用中要实现从静态算式到动态操作的正确键入,观察或操作不仔细、不谨慎的孩子可能存在困难。在指导学生达成正确操作上,可在操作前对算式特点有整体把握、边操作边检验、操作前后估算检验、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再次计算检验等方面加以指导。
另外,当发现使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错误时,可引导学生顺着错误的计算结果追溯错误产生的原因,在反思中促进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
灵活使用
在掌握了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计算等计算方法后,学生自然就面临着根据题目的数据特点,以合适的计算方法算出结果的选择。即,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但不应过分依赖计算器,可将其作为笔算、口算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这需要学生确定使用的时机:在具体使用中,当发现输入错误时,是选择全部清除从头再来、还是灵活使用功能键等进行修正或补救,也蕴含着对计算器灵活使用的要求;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时,可选用不同的思考路径借助计算器进行验算;在使用计算器探究规律、解决计算中的实际问题时,是全部用计算器计算,还是通过对部分题组的观察发现展开猜想,再以计算器计算去验证等。以上,都体现着对计算器这一计算工具灵活使用的要求。
(五)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编码 目标描述 学
0320501 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A
0320502 初步了解算筹、算盘的记数和计算方法。 A
0320503 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A
0320504 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C
0320505 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两步或两步以上的四则混合运算。 C
0320506 能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养成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 C
0320507 能灵活解决使用计算器计算中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C
2.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体会创造源于需要。
(2)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3)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4)能灵活解决使用计算器计算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
(2)能灵活解决使用计算器计算中的问题。
二、单元教学实施建议
(一)单元课时安排参考[footnoteRef:0] [0: 基于目标与学情,教师可适度调整课时安排及课时目标。]
内容 课型 课时
从算筹到计算器 新授 1课时
计算器 新授 1课时
使用计算器计算 新授 3课时
教学建议
1.注重过程体验及经历,了解计算器工作原理
现实教学中,学生手头往往不会配备一致的计算器,也确实没有必要。手机、电脑中等各种各样的计算器的外观之下,功能是否完全一致,对操作又有怎样的要求,这些多样的素材恰是暗含着素养能力要求的。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可能使用不同类别计算器的现实情况,引导学生随时关注操作中键盘输入和显示的关系,借助对比观察和分析推理,理清各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在不同的任务中丰富学生有关计算器运作原理的了解。以使用计算器计算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素养。
2.关注练习内容及形式,提升合理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在选用工具、使用工具的过程中蕴含着数学思考。除了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计算以外,还关联着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活动经验等若干要素。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借助适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准确、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两步及两步以上的四则运算,为多种计算方法灵活使用,提升计算效率和正确率打好基础;其次,要丰富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采用比赛等形式巩固计算器的有关操作,锻炼学生正确、快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可借助具有适度思维挑战性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持续主动思考以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注重让学生积累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的活动经验,在操作、反思中逐步提升合理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三)单元活动建议
本单元有关从算筹到计算器的内容,建议使用不同计算工具计算同一道题的片段,在观察、对比、分析中知道不同计算工具的计算方法,感悟计算原理相同。
认识计算器,建议组织学生对各类计算器进行观察、概括、归纳,从而认识计算器的结构,在操作中感悟键入与显示的关系。
有关使用计算器计算,建议借助对比观察和分析推理,理清各计算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提升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素养。
单元活动示例:
活动一
活动主题 计算器
活动目标 对比了解清除键、修正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主要任务及说明 任务一:解决问题 在“输入84×23时,小巧把第二个因数23一不小心按成了32。怎么办”的问题解决中,了解常用功能键的使用方法。 建议: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给出的信息,生成关于“纠错”的多样思考。可从计算的角度,接着输入“÷23”来“抵消错误”,再正确输入;可借助前一个环节已学的清除键来全部清除,再重新输入;介绍修正键解决这道题的按键流程,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修正键的作用。 任务二:对比分析 通过观察、对比,进一步了解两个常用功能键的方法,积累有关计算器的认识。 建议: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对比分析修正键和清除键在解决问题中的异同。
设计意图 结合问题解决,初步了解清除键、修正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评价关注点 能看懂按键流程记录,正确分析清除键和修正键的作用和区别。
活动资源 课本、学习任务单
活动二
活动主题 使用计算器计算①
活动目标 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较大数的乘、除等基本运算。
主要任务及说明 任务一:算法探究 自主尝试,探究用计算器计算一步除法式题的方法。 建议: 1.先呈现题目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2.自主尝试计算。 3.能看懂按键流程图,或能用流程图表达自己计算的按键过程。 4.类比用计算器进行一步加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表达用计算器计算一步式题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任务二:练习巩固 能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 建议: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纠错,针对学生错题展开分析,引导学生从错误的结果回溯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发展推理能力。在析错纠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使用估算等方法检查的习惯。
设计意图 通过操作经验的积累,概括使用计算器计算一步式题的方法,借助跟进练习,促进良好的操作习惯、验算习惯的养成。
评价关注点 能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较大数的乘、除等基本运算。
活动资源 课本、学习任务单
(四)单元作业建议
1.单元作业建议
本单元涉及的学业要求主要是计算器、使用计算器计算。单元作业设计主要由基础作业构成。
基础作业的设计可以是对计算器常用功能键进行运用,也可以是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
2.单元作业示例
(1)解决问题
计算器接通电源后,小胖依次按下列按钮:
再按下等号按键,他能正确计算出( )的结果。
A.287×16 B.287×19 C.287×19×16 D. 287×116
对应 目标编码 对应 学 对应学科 核心素养 题目 类型 题目 难度 预计 完成时间
0320503 A 应用意识 选择 中等 1分钟
(2)计算下列各题。其中哪些题你是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在相应的题前□内打“√”。
□ 72351-25876= □ 325+75=
□ 8008÷8= □ 123×321=
备注:适合用计算器计算的题,可能存在学生个体差异。
对应 目标编码 对应 学 对应学科 核心素养 题目 类型 题目 难度 预计 完成时间
0320507 C 应用意识 操作 中等 1.5分钟
(五)单元评价建议
1.单元评价建议
评价维度 观察点示例 评价方式 建议
学习兴趣 乐于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感受创造源于需要。 乐于了解计算器几个常用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捷性。 勇于利用计算器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愿意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聆听同学的表达。 日常观察 过程记录 表现性任务
学习习惯 能认真仔细操作计算器,有良好的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习惯。 在解决计算相关问题中,有自觉验算的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积极寻求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日常观察 过程记录 作业批改 表现性任务
学业成果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掌握使用计算器计算两步或两步以上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使用计算器灵活解决计算中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纸笔测试 课堂记录 作业分析 表现性任务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分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在课堂教学、作业以及纸笔练习等日常教学中进行评价:
2.单元评价示例
算一算,想一想,再编题。
①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下列各组中的两道题。
A组:32×69= 96×23=
B组:42×36= 63×24=
C组:84×36= 63×48=
D组:31×39= 93×13=
②观察每组两个算式,你有发现吗?照着样子再编一组这样的题,再算一算。
编题并计算:
活动过程:
仔细审题,题目中有几个任务需要完成?
根据提示,观察每组中两个乘法算式的因数,说说发现。
试着再写出符合这类情况的例子,能自主进行分析和判断。
尝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评价关注点:
能借助计算器计算,对算式中存在的现象展开推理、分析。
评价指标参考: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表现水平参照
学习兴趣 探究兴趣 A——对解决问题有充足信心,能主动思考,积极作答B——面对问题挑战,不失信心,能努力思考、尝试作答 C——对问题的探究缺乏信心,审题马虎,草草答题 D——放弃思考,不作答
学业成果 方法应用 A——快速聚焦有用信息,选择合理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正确率高 B——提炼有用信息,解决方法合理但不够适切,正确率较高 C——能捕捉部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合理,正确率较低 D——未能识别有用信息,无从着手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