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34例6,完成教科书P34“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在观察、比较、估数的过程中,了解估数的一般方法,感受估数的作用。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相对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比一比。师:新的一年,老师发现不少小朋友又长高了,今天我们先来比比身高。(指名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走到讲台上)师:比一比这两个同学的身高。【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目测和平时的说话习惯,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①甲同学高、乙同学矮;②甲同学比乙同学高;③乙同学比甲同学矮。2.说一说。师:甲同学比乙同学高多少呢,你能形容一下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关注到“身高差”的程度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可能会说甲同学比乙同学“高一点”“高一些”“差不多”等等。3.想一想。师:如果老师也加入进来,老师的身高与乙同学相比,你觉得怎么样 是“高一些”吗 【学情预设】学生再次关注到“身高差”的程度,在刚才“高一些”的标准上,会说老师比乙同学“高很多”“高得多”“不止高一些”等词语。【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从熟悉的事件入手易于他们接受,同时能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比较三个人的身高,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体会“高一些”和“高得多”这两个词的含义不同。师:乙同学和甲同学的身高相比呢 乙同学和老师的身高相比呢 (引出“矮一些”“矮得多”)4.导入新课。师:生活中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到的是“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说一说,看如何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板书课题:比较大小(2)]二、探讨新知,掌握方法1.比一比。师: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大家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活泼可爱的“数宝宝”很想和你们交朋友,想想用怎样的一句话来介绍这些“数宝宝”呢?(教师板书:87 31 25 99)引导学生准确读数,可以从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等不同角度介绍。师:同学们能说说87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吗?【学情预设】87在80和90之间。师:其他的三个数分别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呢?【学情预设】31在30和40之间,25在20和30之间,99在90和100之间。【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这4个数,说说它们分别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让学生对这4个数的大小关系有初步的感受。课件出示教科书P34例6。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把这4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吗?(引导学生明确图中是小于号,是从小到大排)【学情预设】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这四个数十位上的数字都不一样,直接比较十位上的数字就能得出这4个数的大小关系,25<31<87<99。2.说一说。(1)体会“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含义。师:请同学们从刚才的4个数中任选两个,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学情预设】在前面比较大小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数量的多少,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来描述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应该不会很困难,但学生年龄小,难免有说不清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清晰、完整地表述。(2)交流展示。教师指定任意两个数进行比较,由学生说出比的结果。师:87和25比呢?31和25比呢?【学情预设】87比25大得多,31比25大一些。(板书)师:同样是和25比,为什么87就“大得多”,31却“大一些”呢?【学情预设】因为87和25相差很多,31和25相差较小。师:那25和31、87相比呢?【学情预设】25比31小一些,25比87小得多。(板书)师:同样都是用25去比,为什么和31比是“小一些”,和87比却是“小得多”呢?【学情预设】因为少的数量不一样。【设计意图】前面有了比较大小的基础,在此,让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多(或少)的程度,程度不一样,用词也不相同,从而体会这种关系的相对性。(3)小结提炼。师: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大得多”“小得多” 什么时候用“大一些”“小一些” 【学情预设】一年级的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有限,这里只要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不要求语言上的精准与完整。【设计意图】反复引导学生体会:要根据实际情况描述数的大小,两个数相差较大时,就用“大得多”或“小得多”;两个数相差不大时,就用“大一些”或“小一些”。 三、巩固应用,延伸拓展1.完成教科书P34“做一做”。(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从图中可以获得三只青蛙吃的害虫数量之间多少的关系,下面3个数是它们可能吃的数量。(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正误。【学情预设】80只比35只多得多,所以豆豆连80只;28只比35只少一些,所以跳跳连28只。【设计意图】本题是教科书P34例6的逆向练习,在逆向练习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表达能力。2.出示练习。一个排球35元,毽子比排球便宜得多,篮球比排球贵得多。在合适的价格下面画“√”。5元 30元 40元 68元毽子篮球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便宜得多、贵得多”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促进学生数感的有效形成。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描述身边的事物吗?【板书设计】比较大小(2)87 31 25 9987比25大得多,31比25大一些。25比31小一些,25比87小得多。【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等数学用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时应该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数量关系。2、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枯燥的说教。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不同的提问方式,从各种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