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新版一下5.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新版一下5.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聚焦于100以内数的笔算加、减法,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内容涵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多样化的题型与情境设置,逐步引导学生从直观运算过渡到抽象的笔算,构建完整的运算知识体系。
本单元分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两个内容。在笔算加法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学习用竖式记录口算过程的方法,初步感悟笔算的本质;例2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总结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在笔算减法部分,教材也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要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加法,重点探索用竖式计算100以内减法的方法;例2要教学整十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加法(例1的特例),总结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本单元延续了上一单元,继续以“计数单位”为核心,感悟计数单位个数累加、累减的变化过程,沟通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以及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凸显数与运算的关联性及一致性,培养初步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这为学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奠定了重要基石。他们对数字运算有了初步感知,能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同时,在本单元之前,学生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这使得他们在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时,能借助数的组成知识,将两位数拆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进行运算。但20以内加减法主要是通过直观的数数、实物操作等方式完成,与100以内笔算加、减法在运算形式和思维深度上存在差异,学生需要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学习本单元时,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他们能较好地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等算理。然而,当脱离直观学具进行抽象计算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容易混淆计算规则。同时,由于他们的思维较为单一,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于稍复杂的情境,如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可能无法准确分析数量关系。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知道口算的过程可以用竖式表示;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操作直观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笔算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将新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学过的运算问题的过程,沟通数的意义和笔算、口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构建数与运算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能列竖式进行正确计算,初步归纳出竖式计算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明晰运算的对象,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如下:
1.为契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教材编排借助小棒等直观学具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算理。在每一个新知识点引入时,都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运算过程。如在学习进位加法时,利用小棒摆出个位相加满十后,将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向十位进一的实际动作,学生亲眼目睹进位的发生,抽象的 “满十进一” 规则变得直观可感。这种直观操作与算理理解的深度融合,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助力学生从直观运算逐步过渡到抽象计算。
2.教材精心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将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学生在熟悉的购物情境中运用所学笔算加法知识进行计算,不仅能快速理解题意,还能深刻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3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
两位数加两位数(退位)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5.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目标: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任务一:探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 任务二:探究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 1.能借助摆小棒,学会口算35+32。 2.能用竖式计算35+3,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5.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目标: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熟练掌握笔算方法,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竖式计算;能够灵活运用口算和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探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 任务二:探究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 1.能借助摆小棒,学会口算35+37。 2.能用竖式计算35+3,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并总结出100以内的笔算加法的方法。
5.3《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目标: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用“从十位退1”来解决被减数“个位不够减”的问题,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任务一:探究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 → 任务二:探究笔算整十数减两位数的方法 → 1.能借助摆小棒,学会用竖式计算52-35。 2.能用竖式计算60-32,并总结出100以内的笔算减法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例2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总结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教材常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抽象出算式35+37,通过这样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实例,迅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材鼓励学生先采用口算策略,将35拆分为30和5,37拆分为30和7,先算30+30=60,再算5+7=12,最后算60+12=72。这种口算方法能巩固学生之前对数字拆分与组合的理解,为后续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提供思路。紧接着,教材引出竖式计算,规范竖式书写格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通过小棒操作与竖式计算的紧密结合,逐步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深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后,教材会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这一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形成清晰的计算思路。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熟练掌握笔算方法,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竖式计算;能够灵活运用口算和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承接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算理与算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多位数加法以及更复杂的四则运算筑牢根基,在整个小学数学运算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仍然以参观国家博物馆为情境,提出问题“一(1)班和一(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从而列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解答此题需结合小棒的操作过程,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尝试用竖式来计算,此题着重要解决的是: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深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1)算一算。5+7= 8+6= 5+9= 35+7= 28+6= 55+9= 师:计算35+7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小结: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把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得到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2)用竖式计算。师: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2.导入新课师:上节课说到一年级的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国家博物馆,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历史,还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游览博国家物馆,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先算5+7=12,再算30+12=42。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借助参观国家博物馆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不仅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任务一:探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师:观察上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师:把从图中找出的相关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完整地说一遍。反馈:一(1)班有35人,一(3)班有37人。一(1)班和一(7)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算式是……?师:35+37等于多少呢?先用小棒摆一摆。师巡视指导,然后提问:你是怎么做的?展示: 师:接下来呢?师:这时需要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这一过程吗?师:刚才我们用小棒解决了一(1)班和一(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之后,要写上单位和答语。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一(1)班和一(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算式是35+37。学生独自操作。学生:先摆3捆又5根,再摆3捆又7根。学生: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5根加7根一共有12根。学生:12根满十,拿出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的下面,现在一共有7捆2根,也就是72根。学生:先算5+7=12,再算30+30=60,最后算60+12=72。学生完善算式和答语。 利用参观博物馆的生活情境,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为后面的列式做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方法,不仅将抽象的进位加法运算具象化,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感受进位的过程,理解算理,还为后面的笔算奠定基础,让学生初步体验“满十进一”。
任务二:探究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师:其实,这个过程可以用竖式表示。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其实,我们这个竖式还可以简写。计算时,先算个位,5加7得12,竖式中个位相加得数怎样写?哪个小朋友知道?师:大家回忆一下摆小棒的过程,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14根,我们是怎么做的?师:知道这表示什么吗?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表示向十位进一。师:那么竖式中怎么写?师:怎么做标记?在哪做标记最合适?根据学生的回答,师一边完善竖式,一边交流: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师:十位上怎样加?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提醒学生:计算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师:今天的加法与上节课学习的一样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师:那它们有没有相同点呢?引导学生得出: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都要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师:想一想,上面的竖式在计算时,如果先从十位算起,会遇到什么问题?师:看来从个位加起,能先处理个位满十进一,再进行十位计算。那么你能用学过的竖式算算“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吗?课件出示: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师:现在你能说说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吗?分组讨论。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提问:谁来说说? 学生: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学生:先算个位,5加7得12;再算十位,30+30=60,12+60=72。学生摇头。学生回忆,然后回答:拿出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的下面学生:做个标记。学生: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写一个小“1”,表示1个十。学生:3加3再加进位的1得7。学生:不一样。今天的竖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上节课学习的不进位。学生1:如果先算十位,当个位5+7=12时,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由于十位已经算出,还需要再算一遍。学生2:竖式中得把十位原来的6划去,写出新的结果7,太麻烦了。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反馈。学生分组讨论。学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学生2:.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用竖式计算,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小棒、与竖式计算的紧密结合,逐步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深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强化从个位加起规则的合理性,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逐步构建完整的加法运算知识体系。通过试一试的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还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总结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基础题:基础题:1.算一算,填一填。2.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提高题:3.小红剪五角星,第一次剪了35个,第二次剪的和第一次剪的同样多。两次一共剪了多少个
拓展题:4.蝴蝶后面藏着数字几,请写出来。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2.妈妈买了62个草莓,爸爸吃了25个,豆豆吃了17个,一共吃掉了多少个草莓 选做题:1.开锁。(连线)2.六一儿童节,小丽想为自己买两件玩具,至少花多少元钱
【综合实践类作业】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