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2.借助直观,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1、教具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1.对古诗,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及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念古诗吗?今天老师来考考你们,我出上半句,你来对下半句,准备好了吗? 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停车坐爱枫林晚,箱叶红于二月花。 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对古诗的过程当中一行有14个字。如果我们对了12句。也就是有12行。 新知探究 1、尝试用估算。 师:平时老师喜欢练书法。我把它抄在这张方格纸上,抄不抄得下?(课件出示96个格) 预设:抄不下, 师:能说说理由吗? 预设:因为10乘10已经100了。 师:那这回这张方格纸能不能抄得下?(出示135个格) 预设:如果10行都已经140个字了,所以抄不下。 师:你用估算的方法来进行分析,真会思考。那我想,刚好把这些字都抄下,究竟需要多少个格子呢?其实也就是求这里有多少个字 师:如果一个字用一个圆点来表示,(慢慢出示点子图)一行有14个字就是14个圆点,一行两行......一共12行。 3.列式计算。 师:该如何列式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 预设::这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字,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解决,14x12。 师:你们同意吗?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跟我们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以前学习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这个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看到这样一个课题,你最想在这节课上学会什么? 预设:我想学会指怎样计算两位数乘2位数(板书:怎么算) 师:刚才大家都关注到了计算方法。其实,除了要关注计算的方法,我们还应该关注计算的道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板书:为什么这样算) 4、学生独立操作。 师:这个算式应该如何计算呢 为什么这样算?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在点子图上画一画。并跟同桌说一说。(完成学习单1) 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录音) 算一算,尝试计算14*12,请写清楚计算的过程。 圈一圈你计算的每一步是图中的哪一部分,把它圈出来。 说一说,结合图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思路 师:听清楚了吗?开始吧。 学生展示作品。 展示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师:刚才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我是把12分成三个4,先算14*4=56个,也就是图中的这一部分,这是一个56,三个56,就是56*3=168个。 师:大家觉得他这样算可以吗? 师:那老师把你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板书)第二幅作品是,请你来介绍一下。 师:问问大家听明白了吗? 展示分成10和2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平均分的方法计算,谁也用平均分的方法的举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那我想问问这一部分在题目中表示的是什么呢? 预设:这表示的是买10套的书,这表示2套的书。 师:说得有根有据,真棒! 师:方法不同,他们有什么关联? 预设: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 师:把新知识通过分,一分就变成了旧知识,再把结果合起来,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教师板书) 3)展示用竖式计算。 师:还有的同学用列竖式计算,请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请列竖式的同学来说 预设:先用乘数12的个位2去乘另一个乘数14,得数8的对齐个位,2乘14的十位得2,写在十位,表示2个十。再用十位1去乘14,得数4对齐十位,表示4个十,1乘14的10,写在百位上,表示一个百,最后把28.140两个数加起来得168。 生:你们听明白了吗? 6、讨论竖式的0 师:看到这个算式,你还有什么疑惑? 预设:为什么140的0不写? 师:对,这个0哪里去了?不写可以吗? 预设:如果写了,很直观看到是140,如果不写就是14个十,也就是140,写不写也不影响结果,为了简洁,我们习惯上不写。 师:4为什么要写在2的下面。 预设: 7.竖式计算(结合点子图)。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图不仅说了怎样计算,还讲了这样计算的道理,那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你们说,我来写。 师:14*12 先算什么?也就是先算14*2的积,它表示的是2行的数量,接下来再算什么?14*10的积,从十位写起,它表示的是10行的数量,最后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等于168. 结合点子图,讲解算理。(教师板书) 1 4 X 1 2 2行的个数- 2 8 ----14x2的积 10行的个数-1 4 ----14x10的积(个位的0省略不写) 1 6 8---28+140的和 小结:在列竖式时,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 2与14相乘,乘得的积末位与因数中个位的2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与14相乘,乘得的积末位与因数中十位的1对齐;最后 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结合课件,讲解28与140的含义,强调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 8、小组讨论横式和竖式的关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方法,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大家小组说一说。 预设:他们都是把12进行拆分,再合。 师:为什么要这样先分再合呢?目的是什么? 预设:方便口算。 预设:计算的顺序相同。 师:从横式到竖式,同学们实现了一个了不起的跨越,真棒! 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选一选(学习单2) 31*22=682 这里的62表示()A、62个一 B、62个十 C、62个百 师:你的选择是: 谁来说说为什么? 2、完成课本44也第1题。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这里有多少个鸡蛋,算完了之后在图中圈一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发现:根据图形和表格,都有四部分积,它们的和就是最后的结果。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教的练习,让学生逐渐通过不同程度 3、扩展知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如果像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会算吗?213×23 (课件展示) 师:如何把这个213变成任意的多位数,把23变成任意的两位数。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需要注意十位上乘任意的多位数,最后一个数要对齐十位。 师:关于乘法,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的有趣的算法(课件出示),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查查。 师:(课件出示)运算是数学的重要技能,那么从最古老的筹算,一路衍生发展出珠算、笔算虽然算法不同,但他们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那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计算的速度和应用广度的探究,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短片。 播放短片 师:好,同学们,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我们扎扎实实打好了今天的基础,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祖国明天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五、课堂总结,布置实践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笔算算理及竖式的书写过程,可以请学生结合板书说说笔算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学习单1你会计算14×12吗?把你的方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算一算 圈一圈 画一画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