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第15课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用不同语言表述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过程。2. 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能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问题。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语言表述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退位减法的算理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核心素养】1. 运算能力:通过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2. 逻辑推理:在探究算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 问题解决: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提问:“同学们,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妈妈和儿子,妈妈今年 34 岁,儿子今年 9 岁。”1 / 52. 教师引导:“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妈妈比儿子大多少岁?”“儿子比妈妈小多少岁?”“儿子和妈妈相差多少岁?”(板书课题)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以及教师引导总结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经历算法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算理,熟练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课件出示1.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 34 - 9 该怎么算,然后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或者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2. 方法展示与交流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方法一:摆小棒2 / 5生 3:(上台展示摆小棒过程)“我先摆 3 捆和 4 根小棒,也就是 34,要减去 9,4 根不够减9 根,就从 3 捆里拿出 1 捆,拆开是 10 根,10 根和 4 根合起来是 14 根,14 根减去 9 根还剩 5根,再加上剩下的 2 捆,就是 25 根。所以 34 - 9 = 25。”教师:“大家看,他的方法非常清楚,通过摆小棒,我们能很直观地看到计算过程。那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从 3 捆里拿出 1 捆拆开呢?”生 4:“因为个位上的 4 不够减 9,所以要从十位借 1 当 10。”教师:“非常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借一当十’。”方法二:口算拆分法生 5:“我是用的口算,先算 14 - 9 = 5,再算 20 + 5 = 25。”教师:“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生 5:“把 34 分成 20 和 14,因为 4 减 9 不够减,就用 14 减 9,得到 5,再把 20 和 5 合起来。”教师:“思路很清晰。那大家想一想,14 是怎么来的呢?”生 6:“是把 34 里的 30 拿出 10 和个位的 4 合起来得到的。”教师:“对啦,这种方法就是巧妙地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十几,先算十几减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方法三:凑整法生 7:“我是先算 34 减 10,再加上 1,34 - 10 = 24,24 + 1 = 25。因为 9 接近 10,先减去 10就多减了 1,所以要再加上 1。”教师:“真聪明!那大家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这种凑整的方法呢?”生 8:“当减数接近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用。”教师:“非常棒,大家都很会思考。”3. 总结算法教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借 1 当 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然后把所得的差与十位上剩下的数相加;也可以把减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先减整十数,再加上多减的数。”教师边说边板书,并再次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复述算理和算法,强化理解和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以及教师引导总结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经历算法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算理,熟练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3 / 5二、随堂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练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口算方法,提高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建立与直观操作的联系。】大燕子比小燕子多捉了多少只虫子?57—9=48(只)2.今年小明 7 岁,爸爸 36 岁。小明比爸爸小多少岁?36—7=29(岁)两年后爸爸长两岁,变成 36+2=38(岁),小明长两岁,变成 7+2=9(岁),小明比爸爸小 38-9=29(岁),年龄差不变。3.妈妈买了一台平板电脑,计划安装 33 个软件,还有 7 个未安装,已经安装了多少个软件 33-7=26(个)口答:已经安装了 26 个软件。4..学校器材室里,一箱足球和一箱蓝球共有 9 个,这箱足球和一箱排球共有 27 个。一箱蓝球和一箱排球哪个多?多多少个?27-9=18(个)三、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谁能来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生 9:“我学会了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知道了为什么要借位。”4 / 5生 10:“我学会了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十几,用十几减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借 1。”生 11:“还可以把减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多减了要加回来。”教师:“大家都收获满满,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的处理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四、总结评价—拓“延伸”【设计意图:通过全面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合作表现、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等方面。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具体的表扬语言,如“你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思路非常清晰,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启发,非常棒!”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指出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2. 拓展练习:小明有 52 颗糖,给了小红 7 颗,还剩下几颗糖?如果给了小红 17 颗呢?妈妈带了 45 元钱去买菜,买青菜花了 8 元,买肉花了 27 元,妈妈还剩下多少钱?五、作业设计【设计意图:固课堂所学知识,口算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加强亲子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1.下课后同学之间交流今天所学的知识。2. 回家后和家长玩“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游戏,如家长说算式,学生抢答答案,或者学生出题考家长,记录下游戏过程中表现最好的一次成绩,第二天在班级里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1.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都可以用大数减小数来解答。2.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还可以先用两位数减去 10,再看 10 比一位数多几,就用减得的结果加几(多减几,就加几)。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