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8.1 幂的运算8.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2课时 积的乘方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正确地表述该性质;2.能熟练地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3.经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式通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4.通过类比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掌握积的乘方的性质的推导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学生们被邀请参与一个关于物质放大的实验。实验的目标是研究当物质的尺寸按比例放大时,其体积如何变化。假设你也被邀请,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其体积是多少?将其尺寸扩大2倍后的体积是多少?边长为3米的正方体,将其尺寸扩大a倍后的体积是多少?边长为a米的正方体,将其尺寸扩大b倍后的体积是多少?预设答案:(1)1立方米;8立方米;;.思考:和该如何计算?师生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情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法,可提示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幂的乘方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计算?设计意图:将实际问题作为情景引入课题,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体积计算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积的乘方该如何计算,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探究新知任务一: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尝试填写如下表格:算式 运算过程 结果思考:观察上表,积的乘方运算有什么规律?该如何计算?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该环节结束后可总结相关概念.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深学生对积的乘方的运算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总结的能力。总结:一般地,如果是正整数,那么(n个)由此得幂的运算性质3: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任务二:掌握积的乘方运算口算大挑战游戏:老师设定一个时间限制,比如每轮游戏30秒,在游戏开始前,老师宣布一个乘法形式的底数(例如:),游戏开始,老师迅速说出一个指数(例如:3),学生需要尽快在纸上计算出其乘方的结果(例如),每个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可以连续说出多个指数,可逐步增加难度,学生需要跟上节奏。每轮结束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我检查,记录自己的得分。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巩固积的乘方运算。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应用举例例1:计算: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分别计算各个幂的乘方,再相乘.答案:例2:球的体积公式是为球的半径已知地球半径约为,求地球的体积取.答案:解 .因而,地球的体积约为.例3:已知,求的值.分析: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把给出的多项式转化为用表示的式子,然后进行整体代换.答案:解:.例4:已知,,求的值分析: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把转化为用和表示的式子,然后进行整体代换.解:答案:3375.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尝试让学生自主解答,动手做一做后举手发言.设计意图:通过4个不同的例题,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相关概念,加强学生对积的乘方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例1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例2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积的乘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例3和例4综合考察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内容,用整体带入的思想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经过这4个例题的练习,促进达成本节的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回顾掌握.(四)课堂练习1.一个正方体容器的棱长是,问这个正方体的底面积与体积分别是多少?解:该正方体的底面积该正方体的体积2.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答案】D解:本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计算,根据积的乘方计算法则求解可得,故选:.3.下列等式中不成立的是.A.B.C.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有关知识,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计算法则对给出的各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故A成立,不符合题意;B.,故B成立,不符合题意;C.,故C不成立,符合题意;D.,故D成立,不符合题意.故选C.4.已知,求的值.【答案】解:. 【解析】由已知条件无法求得,的值,因此考虑把待求值的代数式变形为含有的式子,然后整体代入求值.师生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上或课后自主完成练习题目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概念,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是什么?3.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是如何推导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