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 因式分解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设计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4.3 因式分解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设计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八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8.4 因式分解
8.4.3 因式分解方法的综合运用
1. 能够熟练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提高因式分解的综合运用能力;
2.理解并掌握运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并解决问题;
3. 了解并掌握x2+(p+q)x+pq型式子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
4.经历观察、分析、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重点:进一步熟悉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能根据不同题目的特点选择较合理的分解因式的方法;
难点:能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利用分组和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一)创设情境
回顾:问题1:填一填:
(1) ma+mb= .
(2) (a+2)2-1= .
(3)1+6x+9x2= .
问题2:我们学过的关于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哪些
师生活动: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多项式,提问学生如何对这三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回顾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预设答案:1. (1) ma+mb=m(a+b)
(2) (a+2)2-1=(a+3)(a+1)
(3)1+6x+9x2=(1+3x)2
2:方法一:提公因式法;
方法二:运用公式法:两项——平方差公式
三项——完全平方公式
追问:那么,四项或大于四项的该怎么分解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多项式因式分解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做好铺垫,同时也能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任务一 探究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应用
思考: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ab2-ac2; (2)3ax2+24axy+48ay2.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充分讨论;
2.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3.讨论时间3分钟.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合作,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强调在综合运用时,要先观察多项式各项是否有公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再看剩余部分是否符合公式法的形式,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分析:(1)中有公因式a,应先提出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
(2)中有公因式3a,应先提出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
预设答案:
解:(1) ab2-ac2
=a(b2-c2)
=a(b+c)(b-c)
(2) 3ax2+24axy+48ay2
=3a(x2+8xy+16y2)
=3a(x+4y)2
总结:分解因式时,一般有公因式先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分解,然后再用公式法最后进行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综合运用的具体步骤和思路,掌握解题的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任务二 探究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思考: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y2+ax+ay; (2)a2+2ab+b2-c2.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充分讨论;
2.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3.讨论时间3分钟.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顺势引出本课知识点的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对多项式分组特征的相关描述并得出结论,同时学生对于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进行总结和归纳.
分析:对于式子(1),通过分组,将前两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后两项提取公因式,发现它们都有公因式(x+y),从而继续分解.
对于式子(2),先将前三项作为一组,看作完全平方形式,然后与第四项构成平方差形式,继续分解.
预设答案:
解:(1)x2-y2+ax+ay
=(x2-y2)+(ax+ay)
=(x+y)(x-y)+a(x+y)
=(x+y)(x-y+a)
总结: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后的结果中有公因式,一定要再用提公因式法继续分解.
(2)a2+2ab+b2-c2
=(a2+2ab+b2)-c2
=(a+b)2-c2
=(a+b+c)(a+b-c)
总结:因式分解有时需先分组,再利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进行分解.
归纳: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不能直接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分解因式的,可以先分组再利用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任务三 探究拆项、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思考:在因式分解中,有些多项式看似不能分解,如果将某项拆成两项或多项,就可以进行因式分解.利用这个方法你会把x2+4x+3分解因式吗?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充分讨论;
2.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3.讨论时间3分钟.
师生活动:教师先讲解拆项分解因式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思考并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详细讲解每一步的依据和目的,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书.
分析:方法一:拆分常数项,把3变成(4-1),这个二次三项式可以变形为x2+4x+4-1,再利用公式法进行分解.
预设答案:解:x2+4x+3
=(x2+4x+4)-1
=(x+2)2-1
=(x+2+1)(x+2-1)
=(x+3)(x+1)
分析:方法二:拆分一次项,把4x拆分成(3x+x),这个二次三项式可以变形为x2+3x+x+3,再利用提公因式法法进行分解.
预设答案:解:x2+4x+3
=x2+3x+x+3
=x(x+3)+(x+3)
=(x+3)(x+1)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详细地向学生展示拆项因式分解的全过程,让学理解拆项的思路和方法,明白如何通过拆项、分组、运用公式等步骤将一个复杂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思考:计算:
(x+2)(x+3)= . (x+2)(x-3)= .
(x-2)(x+3)= . (x-2)(x-3)= .
观察上面等式,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充分讨论;
2.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3.讨论时间3分钟.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等式的特点,并挑选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预设答案:(x+2)(x+3)= x +5x+6 (x+2)(x-3)= x x6
(x-2)(x+3)= x +x6 (x-2)(x-3)= x 5x+6
特点:(x+a)(x+b)=x +(a+b)x+ab
探究:反过来得到:x +(a+b)x+ab=(x+a)(x+b)
利用上式,可以将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就是十字相乘法.
该类二次三项式,应符合如下特点:
①二次项系数为1.
①常数项ab可以看成a与b两个因数之积;
②这两个因数a与b的和刚好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即,一个二次三项式x +px+q,如果能够把常数项q,分解成两个因数a与b的积ab,且使a+b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那么它就可以分解因式.即 x +px+q=x +(a+b)x+ab=(x+a)(x+b)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步骤:
(1)分解二次项系数,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
(2)分解常数项,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右上角和右下角;
(3)交叉相乘,求代数和,使其等于一次项系数.
思考:你能利用这个方法把x2+4x+3分解因式吗?
分析:根据十字相乘法的规律可尝试将上述多项式分解因式,这里一次项系数4=1+3,常数项3 =1×3.
预设答案:解:x2+4x+3
=x2+(1+3)x+1×3
=(x+3)(x+1)
提示:1.常数项是正数时,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和一次项系数符号相同.
2.常数项是负数时,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和一次项系数符号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详细地向学生展示十字相乘法的全过程,让学理解十字相乘法的思路和方法,明白如何通过十字相乘法将一个复杂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应用新知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例1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 16x4-81 ; (2) x4-2x2+1.
分析:(1)中先将16x4看作(4x2)2,81看作92,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两次分解即可。
(2)中先将x4看作(x2)2,把式子看作关于x2的二次三项式,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分解为(x2-1)2,然后对x2-1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最后得出结果.
预设答案:(1) 16x4-81
=(4x2+9)(4x2-9)
=(4x2+9)(2x+3)(2x-3)
(2) x4-2x2+1
=(x2-1)2
=[(x+1)(x-1)]2
=(x+1)2(x-1)2
提示:因式分解结果不能有大括号和中括号,相同因式的积要写成幂的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综合运用的具体步骤和思路,掌握解题的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例2 已知a-b=3,b-c=-4,则整式a2-ac-b(a-c)的值为( )
A.-12 B.-4 C.-3 D.3
分析:先将整式a2-ac-b(a-c)进行分组分解因式,然后由已知条件得到a-c=-1,代入计算即可.
解:a2-ac-b(a-c)
=a(ac)-b(a-c)
=(ac)(ab)
因为a-b=3,b-c=-4,所以a-c=-1.
将a-b=3,a-c=-1代入得:(ac)(ab)=1×3=3.故选:C.
预设答案:C.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了解分组分解因式的基本程序和步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例3 无论x、y为任何值时,x2+y2-2x+12y+40的值都是( )
A.正数 B.负数 C.零 D.非负数.
分析:将多项式分组,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写成非负数的和的形式,再判断式子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x2+y2-2x+12y+40
=(x2-2x+1)+(y2+12y+36)+3
=(x-1)2+(y+6)2+3,
因为(x-1)2≥0,(y+6)2≥0,
所以(x-1)2+(y+6)2+3>0,
即x2+y2-2x+12y+40>0
所以x2+y2-2x+12y+40的值是正数,
故选:A.
预设答案:A.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分组分解因式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独立分析式子的结果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4 把x2+7x+10分解因式.
分析:对于二次三项式x +px+q,要找到两个数a和b,使得a+b=p且ab=q.
常数项:10=2×5;一次项系数:7=2+5
预设答案:解:x2+7x+10=(x+2)(x+5)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在数学中的应用.体会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解决相关问题的简便性.
(四)巩固新知
1.把多项式因式分解成,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可得.
2.分解因式时,甲看错了的值,分解的结果是,乙看错了,分解的结果是,那么分解因式正确的结果是 。
【答案】
【解析】解:分解因式:,甲看错了的值,分解的结果是,
中,是正确的,
乙看错了的值,分解的结果是,
中是正确的,
是,分解因式后为
故答案为.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答案】解:


4.用简便方法计算:
..

【答案】..

5.已知,,是的三条边长,且,试判断的形状.
【答案】解:因为,
所以,
提公因式,得,
即.
因为,
所以,
解得,即,
所以为等腰三角形.
6.已知,求的值.
【答案】解:因为,
所以,
即,
,,
当,时,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及应用.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去发现问题,以便弥补知识的漏洞.
(五)课堂总结
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对于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该怎么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