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3.2图形的旋转(一) 实践性作业单(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3.2图形的旋转(一) 实践性作业单(表格式)

资源简介

《图形的旋转(一)》实践性业单
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
1旋转现象观察 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摩天轮、钟表指针等),拍摄或绘制照片,标注旋转中心、旋转方向(顺时针 / 逆时针)和可能的旋转角度。 2实物旋转操作 用硬纸板制作一个三角形,固定其一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尝试将三角形旋转 90°、180°,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记录旋转后的对应点位置关系。 3数字化探究 登录几何画板或其他数学工具,绘制一个简单图形(如正方形),尝试通过旋转功能生成旋转对称图形,截图保存并标注旋转参数。
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
1.生活的内容 问题: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示例:钟表指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 30° 对应 1 小时,风车叶片绕中心轴逆时针旋转 180° 实现风力转化。 2.实践的方式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用图钉固定一张圆形纸片,在圆周上标注 A、B、C 三点,旋转纸片后观察各点位置变化,总结旋转规律。 使用量角器和圆规,绘制一个以 O 为中心、旋转 60° 后的三角形。 数字化验证: 用动态几何软件(如 GeoGebra)验证旋转前后图形的全等性,测量对应线段长度和角度。 3.素养的目标 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三、“五步初探”解题(气体有质量吗?)
(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情境:播放台风眼旋转视频,提问:“台风眼的旋转有何特点?如何用数学描述?” 任务:通过操作三角板旋转实验,探究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
(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任务分解: ① 固定三角板一个顶点,旋转三角板; ② 记录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③ 测量对应线段的夹角。 旋转角度对应点距离是否相等对应线段夹角90°是 / 否___°180°是 / 否___°
(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学习准备:三角板、量角器、圆规、记录单。 学习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 学习步骤: ① 猜想旋转性质; ② 分组实验验证; ③ 总结规律。。
(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操作要点:旋转时保持旋转中心固定,记录精确数据。 问题引导:“旋转前后图形是否全等?对应点连线与旋转中心有何关系?”
(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评价标准:实验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准确性、结论逻辑性。 结论板贴:旋转不改变图形大小与形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夹角等于旋转角度。
四、课堂拓展: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应用:分析汽车方向盘、旋转门的旋转原理。 2.跨学科连接:用旋转设计舞蹈动作或建筑模型。
五、课后实践性作业
1.基础巩固: 绘制一个以原点为中心、旋转 45° 的正方形。 2.拓展创新: 用旋转原理设计班级黑板报边框图案,标注旋转参数。 3.实践调查: 统计小区中旋转现象的应用实例,撰写简短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