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图形的旋转》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编写说明(教材解读)】: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变换,是对图形变换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出旋转的概念,探究旋转的性质,为后续学习中心对称以及图形的综合变换奠定基础,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移和轴对称,对图形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旋转相较于平移和轴对称,其动态过程更为复杂,学生在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以及旋转性质时可能存在困难。此外,从具体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旋转概念的过程,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三要素,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以及多媒体演示,探究并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感受图形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交流图形旋转的现象与性质. (他评+师评) 评价探究学习过程. (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学习成果. (自评+互评)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三要素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并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旋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开展合作探究. 2.开展学科实践. (按“五步”探究思路组织学生开展学科实践活动)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3分钟) 1. 播放一段包含风车转动、摩天轮旋转、钟表指针走动等场景的视频。 2.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3.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图形的旋转。 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为引出旋转概念做铺垫。二、探究新知 (20分钟) 1. 旋转的定义及三要素 教师拿出一个风车模型,让风车绕中心轴转动,引导学生观察风车的运动过程。 教师提问:在风车转动过程中,风车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改变?风车绕着哪个点转动?转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转动的角度能确定吗?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方向称为旋转方向,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教师强调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要素的含义。 2. 旋转的性质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一个△ABC,将其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60° 得到△A'B'C'。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 (1)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对应点(如 A 与 A'、B 与 B'、C 与 C')到旋转中心 O 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对应角(如∠A 与∠A'、∠B 与∠B'、∠C 与∠C')有什么关系? (3)旋转角∠AOA'、∠BOB'、∠COC' 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与旋转的角度 60° 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测量、观察等方式寻找答案。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通过实物演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定义和三要素。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旋转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三、巩固练习(应用) (14分钟) 1. 教师出示练习题:(1)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旋转:①电梯的上下运动;②风扇叶片的转动;③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行驶。(2)如图,△ABC 绕点 O 旋转后得到△A'B'C',请指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3)已知△AB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30° 得到△ADE,若 AB = 5cm,∠B = 50°,求 AD 的长度和∠D 的度数。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3. 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指导。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及时巩固学生对旋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四、课堂小结 (3分钟) 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定义、三要素和性质。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