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课时安排: 课时周次:第 周 课时:第 课时 日期: 月 日 星期课 题:认识厘米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教学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课件、直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三、认识尺子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六、课堂练习课本第4页上面“做一做”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厘米,可以用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周次:第 周 课时:第 课时 日期: 月 日 星期课 题:认识米、用米量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3.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准备: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四、课堂练习1.课本第4页“做一做”。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米米,可以用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