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活动《爱心义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知识:多数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较为常用的人民币,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货币上的数值和单位区分面值。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取出一定总额的货币,但取出的速度有差别,且很多学生不能灵活选择不同面值的货币组合成规定的总额。能力: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实践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对实践活动的学习参与兴趣较浓。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活动,在购物、付钱、找零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货币的量感,培养学生初步的金融素养。(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我的幼儿园”、“找找身边的数”两个主题活动,这两个主题活动都是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爱心义卖”是第一个融入新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也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本活动以“爱心义卖”活动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形成问题意识;通过挖掘和扩充货币知识中数学与文化、数学与学生、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帮助学生自然地建立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建构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相关的精神品质与数学素养。教材以“爱心义卖”活动为载体,经历“问题提出—方案规划—实践探究—交流反思”的学习过程。以“参加义卖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 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为主问题,把人民币知识的学习放到一个真实情境中,在真实需求的驱动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 角度经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人民币的实际运用中体会货币单位的换算方法,加深对加减运算算理的理解,形成初步的量感。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感受货币的作用和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二、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形成对货币的量感。2.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积极投入爱心义卖活动;在活动中,会挑选有价值的物品进行义卖,对其合理定价,并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感悟物品与货币的关系,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知道爱护人民币,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乐于助人、尊老爱老的品质。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货币的历史知识,感悟货币的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能结合生活经验,给不同的商品确定合理的价格,合理使用人民币.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反思并诉说筹备及购物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教学难点:在换钱、付钱和找钱等操作过程中,能合理使用人民币。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制定活动计划。活动一:提出问题、规划方案。呈现情境图1.提出问题:学校要举办爱心义卖活动,用善款购买一些文体用品送给敬老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什么时间开始义卖?预设2:义卖什么物品?每个多少钱?预设3:买什么物品送给老人比较合适?预设4:怎样付钱?没有手机,不能扫码,我们得用人民币,可我还不完全认识人民币。预设5:我知道古代用漂亮的贝壳,后来用银子来买东西,和现在的钱不一样。……2.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可以把问题分为义卖前做什么准备,义卖时有什么注意事项,义卖后买什么东西送给老人,怎样了解货币知识,这几部分我们一个一个解决。活动要求:(1)4人一组,先梳理问题,看看我们一共要解决几个问题。(2)想一想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问题?(3)记录在学习单上(4)时间:4分钟3.汇报梳理:预设1:先认识人民币,知道每张人民币表示多少钱,还要会介绍自己卖的西、会用钱买东西,学会找零。预设2:准备好义卖的物品,定好价格,可以做一张义卖物品宣传单,提前让大家了解,做好购买计划。预设3:要学会记录卖了多少物品,共得到多少钱。预设4:算一算一共义卖得到多少钱,再去买文体用品送给敬老院。预设5:关于货币的知识可以借助ai进行搜索,做相关了解。……4.教师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全班一起完善规划方案。问题 任务需要做哪些准备 1.认识人民币。 2准备义卖物品,给物品合理定价。义卖中怎样买卖 1.会支付、会找零、会记录 2会介绍、会推销买什么送老人合适 1.调查老年人的喜好 2根据需要购物献爱心怎样了解货币知识 1.看书查找、上网搜索、询问师长,做好记录 2举行“货币小讲堂”5.大家集思广益,对这次的义卖活动有了很明确的规划,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开始这次献爱心活动啦!那我们就先一起认识人民币吧。【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愿望,明确“义卖前-义卖中-义卖后”三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分享的过程中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步渗透活动规划意识。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人民币的迫切需求。】实施计划——义卖准备。活动二:认识人民币。1.要想开展义卖活动,首先大家要认识人民币,我们一起看一看。呈现图片:学习任务:认识人民币学习要求:(1)4人一组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观察后填写汇报单。(3)时间:5分钟义卖准备——认识人民币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研究的问题认一认 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材质有哪几种? 2.人民币有哪些面值?哪里可以看出来。 3.人民币上有什么图案。换一换 兑换人民币 1.人民币可以怎样兑换?你有几种换法? 如: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张()元的? 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张()角的? 一张1角的人民币可以换成()张()分的? 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张()元的? ……汇报交流:(1)让学生拿着人民币样张,板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在ppt上展示相关人民币图片。预设1: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预设2:人民币的纸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2角、1角这几种面值。 硬币有1元、5角、1角、5分、2分、1分这几种。预设3:纸币的正面背面都有数字,还有大写的文字可以看出它的面值。预设4:纸币的正面有毛泽东主席的头像、有国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背面的图案,有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的布达拉宫、桂林山水、中国泰山、西湖的三潭映月。还有的纸币正面是各民族人物头像,背面是井冈山、壶口瀑布等。硬币的正面是数字,背面有菊花、兰花、荷花、还有的硬币上有国徽的图案。(2)人民币上有国徽,有毛主席头像……是我国唯一的法定货币,它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我们在使用时,要爱护人民币,尽量不破损,不弄脏。这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3)人民币可以怎样兑换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拿着人民币样张展示交流,教师随时板书记录。)预设1: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两张5元的,因为5+5=10元 。还可以换成10张一元的,10个1加起来是10元。预设2:一张1元人民币可以换成10张1角的。因为10角是一元还可以换成2张5角的,因为5+5=10角,也就是1元监控: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谁再说说。课件展示:预设3:一张1角人民币可以换成10个1分的硬币,因为10分就是1角。还可以换成2个5分硬币,因为5+5=10分,也就是1角还可以换成5个2分硬币,因为2+2+2+2+2=10分,也就是1角。教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谁再说说。课件展示:预设4: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4张5元的,因为5+5+5+5=20元。……3.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接下来咱们就来做下一项准备工作。【设计意图:为了顺利开展义卖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人民币的活动。学生在分类,讨论、兑换人民币的过程冲,认识人民币、知道货币单位,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货币的量感】活动三:义卖物品的准备1.我们认识了人民币,接下来以组为单位,商定你们准备的义卖物品,并给物品合理定价。学习任务:给义卖物品定价学习要求:(1)4人一组,分享并确定义卖的物品,并给物品合理定价。(2)将商定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3)想一想,如果有人来买其中一件卖品,可能会怎样付钱。(4)如果卖其他卖品呢?可能会怎样付钱。(5)时间5分钟。义卖准备——卖品准备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研究的问题填一填 准备义卖物品 准备的义卖物品1是( ),定价是( ) 准备的义卖物品2是( ),定价是( ) 准备的义卖物品3是( ),定价是( ) 准备的义卖物品4是( ),定价是( ) 准备的义卖物品5是( ),定价是( ) 准备的义卖物品6是( ),定价是( ) 准备的义卖物品7是( ),定价是( ) 准备的义卖物品8是( ),定价是( )想一想 支付人民币 1.如果有人来买其中一件物品,可能会怎样付钱? 2. 如果卖其他卖品呢?可能会怎样付钱?2.汇报交流预设1:我准备的义卖物品是(图书《少儿版水浒传》),定价是(12元)买家可能会付一张10元和2张1元,也有可能付2张5元和2张1元,还有可能付12张一元的教师:关于这位同学的汇报,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2:也有可能付2张10元,或一张20元。还要找零。预设3:20-12=8元。可以找零1张五元和3张1元。或者找零8张一元。预设4:我准备的义卖物品是(铅笔套装),定价是(10元)教师:这位同学义卖的物品介绍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预设5;这个套装里的这支铅笔最多一元钱,这块橡皮最多1元钱,套装定价10元太高了。不合适。预设6:我马上调整一下,我准备的义卖物品是(铅笔套装),定价是(1元3角)买家可能会付1张一元和3张3角。预设7:也有可能付1张一元和一张5角,就需要找零2角预设8:也有可能付2张一元,需要找零7角。一张5角和2张1角。教师:你是怎样知道要找零7角的?说说你的想法。评价:刚才同学们能够对物品的原价和定价进行对比,来评价物品定价是否合理,真是一个公平合理的好方法。而且还运用1元等于10角,说清了付2元时,该怎样找零。真是了不起,谁能再说说。……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汇报,每个小组都明确了义卖的物品和价格,也模拟了买卖付钱和找零的过程。准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接下来我们开展义卖活动。【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挑选有价值的物品进行义卖,对其合理定价,并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感悟物品与货币的关系,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进一步形成对货币的量感】实施计划——爱心义卖。活动四:爱心义卖1.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的义卖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活动要求。学习任务: 爱心义卖学习要求:(1)卖方:4人为一个义卖小组。大方向同学介绍卖品,并报出价格。物品卖出后,将名称、价格、找零等记录在学习单上。(2)买方:两个小组(共8人)到其他摊位买自己喜欢的卖品。(3)1、2组购买时间为8分钟,铃声响后,1、2组成员转换为卖家。3、4组开始购买。依据铃声,小组依次轮换。直到每个组后购买完成。(4)买卖活动结束后,算一算你们组一共卖了多少钱?并记录下来。(5)时间30+3分钟。(具体义卖时间可根据班级小组数量进行调整)爱心义卖( )组清单卖方卖品名称 价格 收到的钱 找零计算一共卖出多少钱:买方买品名称 价格 收到的钱 找零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尝试当卖家和买家。先来试一试。(1)两位学生尝试买卖后,引导学生总结买卖双方的注意事项并填写学习单。预设1;快来看,快来买呀,我的这本书非常有趣,是大家都喜欢看的水浒传,里面有武松打虎的故事,还有鲁智深倒把垂杨柳的故事。预设2:你好,我想买这本书,我能先看看吗?这本书多少钱?能不能再便宜些?预设3:这本书质量很好,里面有精美的插画,原价50元一本,现在只卖12元,不能再便宜啦。预设4:好的,那我买这本书。谢谢!预设5:好勒!我收了您12元钱,这是您要的书。……爱心义卖(1)组清单卖方卖品名称 价格 收到的钱 找零计算一共卖出多少钱:买方买品名称 价格 收到的钱 找零《水浒传》 12元 20元 20-12=8元……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爱心义卖( 3 )组清单卖方卖品名称 价格 收到的钱 找零《水浒传》 12元 20元 20-12=8元……计算一共卖出多少钱:买方买品名称 价格 收到的钱 找零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2)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吗?卖方要大声介绍自己卖品的优点,说明价格。买方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问清价格后,再付钱。收钱和找零时,买卖双方都要确认收到的钱、付的钱、找零的钱是否准确,并记录下来。(3)关于活动要求还有什么问题吗?义卖活动现在正式开始。3.学生按组轮流开始义卖活动。教师行间巡视,指导遇到困难的学生。4.有趣的义卖活动结束了,请每个组快速计算出,义卖一共筹集了多少钱?5.小组汇报:预设:我们一共卖出了4件物品,分别是《水浒传》12元,橡皮1元,练习本9元,帽子20元,一共卖了12+1+9+20=42元。(每个小组依次汇报,教师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6.同学们都买到了心仪的物品,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同时每个小组都义卖了很多东西,挣到了很多钱。接下来我们一起算算,全班义卖一共获得多少钱?我们再一起数一数核对一下。7.通过这次义卖活动,我们一共筹款420元,真是了不起。【设计意图:活动中以怎样买物品驱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买卖活动中作为买方要说清楚想购买的商品,作为卖方要介绍清楚自己的商品。买卖双方不仅要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合理的付钱,准确的找零,还需友善合理的商讨价格。在活动中深刻的感受到付钱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合理付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量感和应用意识。】(四)实施计划——购物献爱心。活动五:购物献爱心。1.义卖活动结束了,接下来要买文体用品送给敬老院,请你先预想一下,购买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预设1:先确定买什么用品合适?预设2:得看看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个?预设3:去哪里买?2.大家提出了很好的问题,送给敬老院,这些钱买哪些文体用品合适呢?你有什么想法吗?预设:可以买象棋、围棋、球拍、太极服、太极剑、毛笔……预设:太极服价格很高,可能我们买不了。预设:那就放学去超市看看买那些物品合适,还要关注价格。3.同学们提到了很多适合老人用的文体用品。老师搜集了距咱们学校最近的一家超市一些用品的价格。我们一起看看。课件呈现:商品名称 价格象棋 20元/盒围棋 45元/盒毛笔 10元/支太极服 100元/套太极剑 20元/把乒乓球套装 55元/套4.再来看看活动要求。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根据我们义卖的总额设计一套购买方案,并说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把你们的方案记录在学习单上。3.一会分享大家的购买方案。4.时间:8分钟。购买文体用品清单商品名称 价格 数量 总价象棋 20元/盒围棋 45元/盒毛笔 10元/支太极服 100元/套太极剑 20元/把乒乓球套装 55元/套总计5.小组汇报预设1:购买文体用品清单1商品名称 价格 数量 总价(元)象棋 20元/盒 1 20围棋 45元/盒毛笔 10元/支太极服 100元/套 4 400太极剑 20元/把乒乓球套装 55元/套总计 420预设2:购买文体用品清单2商品名称 价格 数量 总价象棋 20元/盒 1 20围棋 45元/盒 1 45毛笔 10元/支 1 10太极服 100元/套 1 100太极剑 20元/把 1 20乒乓球套装 55元/套 1 55总计 250元预设3:购买文体用品清单3商品名称 价格 数量 总价象棋 20元/盒 5 100围棋 45元/盒 2 90毛笔 10元/支 3 30太极服 100元/套太极剑 20元/把 10 200乒乓球套装 55元/套总计 420元……6.请同学们观察所有小组的预算方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所有预算方案同时展示在黑板上)预设1:我觉得方案1正好把钱花完,非常好,但买的物品种类有点少。预设2:方案2种类很多,但每种只买了1个,数量有点少,而且钱还剩下很多。预设3:我认为方案3比较好,种类多,数量也合适,而且正好花完420元钱。……7.投票选出一种购买方案。课下学生代表去购买文体用品。8.买好了礼物,我们去敬老院有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预设:要有礼貌,主动和老人打招呼。预设:在敬老院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能在敬老院追跑预设:还可以准备节目,给老人表演。4.听了你们说的注意事项,老师感到你们真是活泼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那我们下节课就带着买好的东西献爱心吧!【设计意图:通过“用这些钱为敬老院买哪些文体用品比较合适呢?”引导学生从老年人的爱好和需求出发,思考购买什么物品,应该到什么商店购买,花多少钱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感悟物品与货币的关系,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五)实施计划——货币小讲堂。1.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爱心义卖。我们设计了合理的购物清单,并买了礼物去敬老院献爱心,看到老人们们开心的笑脸,相信你们也一定高兴又自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人民币。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学会了使用人民币。有关人民币,你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预设1:我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标识。预设2:我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还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关于货币,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预设3:我知道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是什么样子的。预设4我知道古时候的钱是什么样的。预设5:我知道钱是怎样产生的。3.同学们知道的这么多。你们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这些的预设1:去博物馆。预设2:看书查找。预设3:上网查阅。4. 关于货币,还有这么多知识,今天我们就开启货币小讲堂,课前大家也查找了很多相关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来和大家交流。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介绍你们组怎样查找的资料,搜集到的哪些货币相关知识。2.每个组员做好分工,每位同学都要参与。3.汇报时可以讲一讲、演一演,声音洪亮,自信大方。4.汇报时间:每组5分钟。4.展示交流分享成果预设1:中国的5套人民币。我们去银行询问了中国的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的面值,并把它们打印下来了,给大家分享一下。教师:这个小组很细心,给大家展示了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你们想不想看看第一套到第三套人民币的样子 (课件展示)小结:人民币从1948年开始发行,至今一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一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是目前版别最多的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于1955年停止流通。预设2:货币的发展史。我想知道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于是我们去博物馆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最早的货币出现在中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了手抄报。评价:这个小组的知识储备可真丰富,也很用心,绘制了这么精美的手抄报来介绍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古人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课件展示并讲解。)教师(讲解):最开始的人类活动中,没有货币,人们以物换物。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因为受到很多限制,同时存在着很多不便,于是大家开始寻找一种媒介。天然的海贝被大家作为交易的媒介,被赋予了钱币的角色。早期的海贝属于自然货币,由于海贝数量过少,人们开始仿照海贝制作铜贝。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铸的货币,其中,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最为著名。秦始皇颁布了“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这是我国最早的货币法,规定将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货币。随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量越来越大,铸币量不断增加,铸币材料短缺,宋代出现了交子,我国货币完成了由金属铸币到纸币“交子”的演变,再后来就有了我们现在的人民币。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手机支付、扫码支付,现在我们进入了数字货币时代。预设3.世界流通的货币。我们想知道世界上流通的货币有哪些。于是,我们从书上查阅了几种世界上现在流通的货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任意选取一些国家的货币进行展示即可)评价:同学们可以看到这些货币上大多有国家领袖的头像,就像我们的人民币上有毛主席的头像。预设4:人民币赏析。我们对人民币的风景图和花纹比较感兴趣。我们上网查阅资源,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制作成课件,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课件展示。)评价:多么精美的课件呀,看来人民币里不光有国徽、头像、数字和单位,还隐藏着这么多的名胜风景图和名花。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也不能破坏人民币。这两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发现的眼光观察世界。预设5:一元钱能干什么。我们想知道钱能干什么,钱从哪里来。我们分头询问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们,得到了这些答案。提问:一元钱在不同年代能买什么 60-70年代 80-90年代 00-10年代 10年到现在50个馒头20斤白菜 2斤面粉5装方便面 2根棒棒糖 1瓶矿泉水评价:这两个同学表达得真清晰,值得我们学习,谢谢你们。同学们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预设:家长通过辛苦劳动所得。小结:是呀,我们要感谢他们的付出,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因此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不能乱花钱。5.活动总结、反思提升(1)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你们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知道了查找资料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去博物馆、看书,还可以上网查找。预设2:我知道了我们中国的第一套到第五套的人民币是什么样子。预设3:我知道了货币是什么演变来的。预设4:我发现跟着人民币也可以去旅行,去赏花。预设5:我知道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流通的货币是什么样子的。生6:钱来之不易,我们要勤俭节约。(2)小结:同学们不仅善于思考,而且还会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真的让老师刮目相看!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只要我们多学多问,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内先交流调查结果,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开启成果汇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的方法,感受如何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拓展对货币的认识。】(六)自我评价1.在开展义卖活动过程中,你的表现怎样呢?你的好朋友的表现怎样呢,我们要来回顾一下。(视频或照片展示这段时间学习的过程,帮同学们一起回顾这段难忘的学习历程。)2.说说在活动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和你的遗憾。3.大家都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我们这还有一个表格,填写表格,看看自己是不是做的最棒。请你根据自己的表现涂红五角星。评分规则:非常满意:满 意:比较满意:一 般:有待提升:义卖活动 班级: 姓名:自评 伙伴评 教师评认识了人民币在义卖中体会了货币的作用在买卖活动中,会介绍自己的商品积极参加义卖活动,为敬老院购买了文体用品【设计意图: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伙伴,用客观准确的眼光看自己,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优势和不足,积累活动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