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摄影版(2020)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主题 第5课《物联网项目实践》 课型 新授课适用班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教材与学情简析 感受物联网技术是怎么工作的,并学以致用,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的重要目标。为了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迁移运用知识的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本课编排了"物理网项目实践"内容。学生运用物联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经历一个工程设计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过程支架,本课内容参照工程设计过程来组织,编排"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头脑风暴,生成方案""搭建环境,建构系统"以及"交流分享,总结反思"四个板块。第一板块,重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定问题解决后要达成的预期目标。第二板块,旨在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通过发散思维、团队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三板块,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板块,旨在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总结与反思,回应第一板块提出的问题和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工程项目的目标导向意识。本课提供的项目案例仅仅作为一个过程描述的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选取学生自己提出的有切身感受的真实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会项目实践的基本过程,进一步体会物联网的工作原理。2.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联网项目实施,体会项目实践的基本过程,进一步体会物联网的工作原理。2.通过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交流与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丰富计算机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意识。培养计算机使用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重点 经历项目实践的完整过程。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设计实施方案。所需资源和环境 1. 物联网项目实施案例。2.提供各种物联网传感器及相关器件,提供适合六年级学生使用的物联网编程环境。数字化资源 教学素材、教案、ppt常规资源 教学素材、教案、ppt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情景展示乐乐:每次一上拓展课,老师都要花很长时间来点名,太浪费时间了!美美:用上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揭示课题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新知学习(一)、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希望达到的目标。拓腐课智能点名系统问题与不足①拓展课老师一个一个点名,非常耗费时间②班主任、教导处不能第一时间获知学生到课情况预期目标①设计一个智能点名系统,学生进入拓展教室后,系统自动点名②班主任、教导处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能及时看到学生到课情况(二)、头脑风暴,生成方案根据物联网三层次结构,展开头脑风暴,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拓展课智能点名系统感知层1.二维码+扫码器,2.RFID+阅读器感知层3.摄像头人脸识别 4.指纹识别网络层网络层校园局域网应用层学生签到功能、老师查询功能想一想:怎样的方案更加可行呢 小知识:通过对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等的充分分析和讨论,确定最终方案。(三)、搭建环境,建构系统搭建物联网系统一般需要经过搭建硬件环境、开发软件功能和联合调试软硬件等步骤。1.搭建硬件环境。根据确定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搭建物联网硬件环境。2.开发软件功能。根据确定的方案和实际环境,开发相应的软件功能。拓展课智能点名系统软件开发主要涉及设计数据表、开发签到程序和设计显示页面等。(1)设计数据表拓展课智能点名系统需要一张数据表来储存相应的数据,作为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表的编码对应的是学生RFID标签的唯一数据编码,签到状态代表学生是否签到,O表示没有签到,1表示已经签到。(2)开发签到程序签到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RFID标签靠近阅读器时,阅读器读取 RFID中的信息,存入变量Code中,然后用Code值去查询数据表,找到对应的记录,将对应记录中的"签到状态" 改成1。(3)设计显示页面显示页面负责将数据表的状态实时呈现在屏幕上。具体的功能如下;按顺序从数据表中读取记录,如果记录中的签到状态为1,姓名呈绿色显示在屏幕上,否则姓名呈灰色显示在屏幕上。3.联合调试软硬件。连接硬件环境,并启动开发好的程序,进行运行调试。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程序,直到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三、交流分享,总结反思各小组将自己开发的物联网系统进行展示交流,并相互学习、提出建议,对照设计目标,制订优化改进方案。四、巩固练习与同学合作,尝试搭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六、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课《认识机器人》。 思考明确学习任务观看学习拓展知识面学习,实践思考学习观察实践实践,交流分享交流预习下一课 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思维培养表达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师生直观演示更具说服力,加深印象。锻炼思维培养动手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迁移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完成操作练习。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学习反馈学会倾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