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7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202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7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2020

资源简介

摄影版(2020)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主题 第7课《走近机器人》 课型 新授课
适用班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从外部的视角初步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常识,感受了机器人的基本特征,也产生了学习机器人知识的兴趣。了解机器人的身体构造是学生了解机器人工作原理、学习操控机器人的基础,因此,本课以"走近机器人"为主题,让学生从内部的视角进一步认识机器人。软硬件结合是机器人系统的基本原理,教科书编排了"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内容,帮助学生体会机器人软硬件结合的系统结构特点。 "教学机器人"是学生后续开展机器人实践操作的主要载体,本课做了基本的介绍,并对操作机器人的一般步骤进行了描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知道机器人由硬件和程序共同配合才能工作。2. 初步了解什么是程序,熟悉常见的机器人编程环境。3. 了解操控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认识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知道机器人由硬件和程序共同配合才能工作。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程序,熟悉常见的机器人编程环境。3. 通过学习,了解操控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算法思想、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任务要求搭建机器人结构、编写机器人程序并进行下载运行调试,体验操控机器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史、种类与基本特征,通过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简单任务,感受机器人工作的基本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技术对生活与社会的影响,激发进一步关注和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重点 了解机器人设备的三个组成模块。
难点 理解程序的概念。
所需资源和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1. 机器人实物或者机器人虚拟仿真环境。 2.事先编好的机器人程序。
数字化资源 教学素材、office办公软件、教案、ppt
常规资源 教学素材、office办公软件、教案、ppt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1、情景展示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揭示课题二、新知学习(一)、机器人的基本组成1.机器人的身体。通常一台完整的机器人设备有以下几个部分;★控制模块——机器人的"大脑"★传感模块——机器人的"感觉器官"★执行模块——机器人的"四肢"和"嘴"2.、机器人的"思想"。有了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等部件以后,机器人还不能正常工作,因为它没有"思想",不知道要做什么。机器人的"思想"就是给它编制的程序。一般可以通过计算机给机器人编写程序,各种机器人一般都有相应的编程软件。通过编程软件,可以把我们的要求编制成相应的程序,然后输入机器人的"大脑"中。这样,机器人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才是一个真正能工作的机器人。(二)、认识教学机器人教学机器人是机器人家庭中的一员,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机器人。目前常用的教学机器人有两类∶一类是固定式的,在出厂时就设计成形,基本结构不能改变;另一类是积木式的,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装。这些小家伙真可爱!它们会听我的指挥吗 (三)、指挥教学机器人各种教学机器人的操作方法大致相同。按照这样的步骤,就可以指挥机器人工作了。三、巩固练习1、观察课堂上所有的机器人,说说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2、学习机器人编程软件,尝试着读懂一个范例程序。拓展延伸机器人的种类有很多,不仅有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实体机器人",还有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机器人"。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虚拟机器人,但它们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虚拟机器人一般分布在网络里,比如 AlphaGo,它躲在电脑里,我们无法看见它的庐山真面目,但它确确实实打败了目前人类最强大的棋手。根据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实体机器人被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两足人形的、四足犬形的、六足爬虫形的,还有汽车、飞机形状的。实体机器人有的做得非常大,可以轻松地在工地上修路筑桥、搬运巨大的材料等;有的做得非常小,可以达到纳米级,在人体血液中自由游动,抵达病灶部位,为人类治病。智能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的区别在于,它们有更强的语言和图像理解能力,并且有学习能力,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应用。如机器人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一起做游戏;机器人保姆,在我们离家上班或上学后,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智能农业机器人,可以为庄稼施肥、捉虫和浇水等。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六、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课《机器人快递员》。 思考明确学习任务学习观看学习拓展知识面学习,实践思考学习观察实践实践,交流增加知识面分享交流预习下一课 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师生直观演示更具说服力,加深印象。锻炼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迁移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完成操作练习。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增加知识面学习反馈学会倾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