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24)主题活动有趣的拼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24)主题活动有趣的拼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主题活动有趣的拼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主题活动《有趣的拼摆》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七巧板和相关图案,发现七巧板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拼摆活动的兴趣。
2.通过探究问题“怎样用七巧板拼摆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做方案规划的重要性,明白“先选故事→再定主角→最后拼”的步骤,培养做事习惯,提高信息收集和方案规划能力。
3.通过对七巧板拼摆故事的方案规划和准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及难点:能根据问题进行完整的方案规划,将抽象故事情节转化为具体图形组合,以及在合作中协商确定统一方案。
学具准备:七巧板一副、故事书、语文书
二、学习过程:
任务一:激趣引入。
师:黑板上放着我们前几天刚认识的一种益智玩具,谁啊?
生:七巧板。
师:利用七巧板可以拼出很多有趣的图案,想不想看看老师拼摆出来的图案?(出示课件)
师:看谁的眼睛最亮,这个图案像什么?它在干什么?
生:它像一个跳舞的小人。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它的两只脚是分开的有一只脚是抬起来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跳舞的小人配上跟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的背景。
师:这个像什么?它在干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给你一个情景,你能说说小马在干什么吗?
生:在奔跑。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腿是分开的,尾巴是翘起来的。
同学们可真有想象力,太棒了!(出示草原背景让学生说一说,小马在哪里奔跑)
师:这个图案像什么?小牛在干什么呢?突然有个古人抱着一把琴来了,对着牛弹奏着,可是牛不理他,转过头走了。你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生:“对牛弹琴”的故事。
师:看来,七巧板还能拼摆出故事呢。你们想不想用七巧板拼摆故事?接下来我们要用四节课一起用七巧板拼摆故事。你们愿意吗?让我们一起用七巧板拼摆故事。(出示课题,用七巧板拼摆故事。)
设计意图:一是情境激趣,依托音乐、故事创设艺术化场景,将传统益智玩具与文学想象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是学科融合,将数学操作与语文创编有机统一,通过"对牛弹琴"等成语故事的再现与重构,实现跨学科知识迁移,继而引出“用七巧板拼故事”主题。
任务二:规划方案。
师:用七巧板该怎么拼摆故事呢?是直接动手拼摆还是做个规划?你知道规划是什么意思吗?
生:规划就是做一个计划,计划好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师:是的,计划、打算,思考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能帮助我们养成做事有条理有规划的好习惯。(板书:方案规划)。
师:咱们商量一下,该怎样做好这个事呢?第一步先干什么呢?
生:想一下拼什么故事?拼什么图案?
师:图案来自哪里呢?(故事)
师:我们先做好拼摆前的准备,先找到故事。从哪里找故事?(板书:找故事)比如,老师找到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小猫钓鱼。拼什么呢?图片中有哪些图案?需要全部拼摆出来吗?
生:拼小猫和鱼,拼小河等。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拼摆主要图案。(主人公)
师:准备工作做好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拼摆了(板书:拼摆故事)。
师:拼摆小猫时你会思考什么问题?
生:小猫的耳朵用三角形拼,头用正方形拼。
师:还用到哪些平面图形呢?为什么呢?(学生随机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了不起,根据小猫的样子都能想到用什么图形,拼摆时大家可以去试试啊。(板书:观察样子、选择图形)
师:如果我想让我们的作品更漂亮,鱼竿和小河不太好拼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画上或者贴上。
师:你的办法很好,老师记住了。作品完成了,我们可以骄傲的把作品介绍给同学们听听。你想怎样介绍作品呢?
生:介绍是故事的内容、道理启发也可说一说。
师:除了介绍这些内容,为了体现数学韵味,我们还可以介绍什么?
引导学生说介绍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用了几个。
共同梳理:围绕着用七巧板怎样拼故事这一问题,我们一起进行了规划,首先我们进行了准备工作,找到了故事,确定好拼什么。然后我们就可以拼摆了,完成作品后把作品将给同学听。
师:同学们,规划做好了,做规划还真是很重要,做任何事之前先想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好规划,这样才能使做事更加高效。帮助我们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核心是设计出“用七巧板拼故事”的方案,是教孩子学会“做事有规划”。首先用提问引发思考(“直接拼还是先规划?”),让学生明白盲目动手效率低,自然引出“规划”的重要性。接着分三步走:第一步选故事、定主角,培养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比如从《小猫钓鱼》中抓住“小猫”这个核心);第二步分析图形组合,把语文想象转化为数学图形,锻炼空间思维(思考“小猫用什么形状拼”);第三步解决实际问题(如用绘画补充细节),鼓励灵活创新,打破“七巧板只能拼”的思维定式。最后引导介绍作品时加入数学语言(用了几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让艺术创作融入数学课堂,同时训练逻辑表达能力。整个过程就像搭脚手架,帮孩子从乱闯变成有条理地创作,把“先想再做”的习惯种在心里。
任务三:拼摆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的规划做好了,咱们可以开始拼摆故事了吗?第一步:先做拼摆前的准备工作,找故事。
小组内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小组汇报。(请你用这样的话来汇报)
生1:我们组从故事书里找到的故事。我们组先拼摆的故事是:乌鸦喝水。我们组想拼出故事里的乌鸦和水瓶。
生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过渡到“真操实练”,把规划真正落地。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故事(比如从课本、动画或生活中找);接着和同桌商量合作,先拼摆谁的故事呢,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相互谦让,友好交友的习惯;最后聚焦“拼谁”。小组汇报时填空式的引导(从哪找故事、拼什么),其实是帮孩子理清思路,把抽象想法变成具体方案。
任务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按照我们的方案,我们找好了故事,确定了拼谁了,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开始拼摆故事了。
师:第三四五步我们下节课来完成好吗?当然有的同学想回家后重新选故事,可以的,只要和同桌商量好就行。下节课一起拼摆故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先把最难的故事和角色定下来,剩下的动手环节留到下节课,让学生带着期待回家。允许调整故事但必须和同桌商量,既尊重个人创意(比如回家想到更好的点子),又培养契约精神(不能单方面毁约)培养了合作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