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第2课时 积的乘方
本节课《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幂的乘方运算与积的乘方运算. 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 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出“式”的运算法则.此外,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方程、函数等数学知识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其实就是以上知识的结合.同时,学生也具备了活动经验基础,充分利用学习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观察、验证、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到转化的作用,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的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原有知识也得到扩充和发展,使得学生学习层次和深度得到不断的提高.
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正确地表述该性质.
2.能熟练的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式通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4.通过类比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重点: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难点:能熟练的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积的乘方法则的探究过程.
情景导入
问题1:(1) 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2)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举手回答问题.
答:(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是正整数).
如:.
(2)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是正整数).
如:.
设计意图:教师以复习的形式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下面的探究问题的出现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问题2:计算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举手回答问题.
答:.
.
追问:在计算时,小明认为,马上得出结果为1.你认为他这样计算有道理吗?
一般地,如果是正整数,成立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问题引入,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给学生留下疑问,方便学生理解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一起探究
问题3:(1)观察下面的运算过程,请指出每步运算的依据.
( )
( )
( )
(2)按照上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
(3)试着归纳:如果n是正整数,那么 .
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充分讨论;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讨论时间2分钟.
规则:1.以小组形式汇报展示 +2分;2.正确回答 +2分;3.补充质疑 +2分
答:(1)
(乘方的运算)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乘方的运算)
(2);
(3)
归纳:一般得,若n是正整数,则有
n个ab
n个a n个b
(n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运用乘方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归纳结论,更加深刻的理解积的乘方.
追问:判断正确吗?
答:正确.
问题4:对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性质是否也成立?如若成立,请尝试证明.
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充分讨论;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讨论时间2分钟.
规则:1.以小组形式汇报展示 +2分;2.正确回答 +2分
答:成立.
n个abc
n个a n个b n个c
应用举例
例1 计算:(1);(2);(3).
答:(1);
(2);
(3).
注意: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用性质时,先看积中有哪些因式,再把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尤其是字母的系数,不要漏掉乘方.
例2 计算:(1);(2).
答:(1)

(2)
.
例3 球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地球可近似地看成一个球体,其半径约为,那么地球的表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π取3.1)
答:
.
答: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注意: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乘方的性质进行化简.
设计意图:在对积的乘方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层次渐进的三个例题,加深对积的乘方的理解和运用,正确掌握并使用积的乘方的法则.
课堂练习
1. 下列各式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改正过来.
(1);(2);(3);(4).
答:(1)不正确,应为;
(2)不正确,应为;
(3)不正确,应为;
(4)不正确,应为.
2. 比一比谁算的快:
(1);(2);(3);(4).
答:(1);
(2);
(3);
(4).
总结:公式(n是正整数)可以逆用,即.
3. 若,,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以上都不对
答:因为,所以.故选A.
4. 若为正整数,且,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
,故选D.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新知,加深印象.
课堂检测
1. 计算:;;;
答:;

2.计算



答:



原式.
3. 已知,,求的值.
若,,用,表示的值.
若为正整数,且,求的值.
答:



因为,
所以原式.
4.比较大小:

与.
答:,.


,.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以致用,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实践作业:球的体积公式是( 为球的半径).已知地球半径约为km,求地球的体积( 取3.14).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积的乘方.在整节课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己探究出积的乘方运算法则,既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也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理清了知识脉络.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积累探索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组织课堂提问,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