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8.3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是在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它将为后面的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科学记数法等奠定基础.它是对幂的含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一个基本性质,因此,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推广,又是整式乘除法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七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头脑思维灵活,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正常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但是语言表达不够严谨、解题格式不够规范,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学生已经学习过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应该能够将先前所学的知识与本节课新的知识点相联系,根据教师的引导,类比思考,推导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2.了解零指数幂的意义,知道零指数幂规定的合理性.3.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和和谐美,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重点:准确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难点:根据乘除法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情境导入活动一:展示图片,引入新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显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1.15× 元,人口约为1.41×人.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15×)÷(1.41×)]元.那么,怎样计算(1.15×)÷(1.41×)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增强趣味性,方便学生理解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的能力.一起探究活动二: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做一做: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 ) ; =(); =()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口头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上边的计算结果,完成下边的练习:填一填:()×()×()×=()×=根据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继续完成填空:÷=( )=÷=( )=÷=( ) = a≠0÷=( )= a≠0设计意图:从回忆乘方和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性质入手,提出现在要探索“等于什么”,然后从具体算式开始,让每名学生都要动手参与,从中感悟被除数指数、除数指数与商指数的关系,最终发现一般性的结论,作为合作与探究环节的基础思考:通过上面的计算,关于两个同底数幂相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猜想:(m>n)m个a验证:==n个a m-n个a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0,m,n都是正整数,且m>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的过程,即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从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具体---抽象”.同时,让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做一做:请计算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5×)÷(1.41×)=(1.15÷1.41)×(÷)≈0.82×设计意图:与情境中的问题呼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活动三: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探究:我们发现公式时,有一个附加条件:m>n,即被除式的指数数大于除式的指数.当被除式的指数不大于除式的指数,即m≤n时,情况会怎样呢?先来看看被除数的指数等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下列算式:根据除法运算中,一个数除以它本身商为1,得÷=1;÷=1;÷=1(a≠0).思考:你能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来计算吗?÷=1==;÷=1=÷;÷=1=÷(a≠0).思考:通过上边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归纳总结:我们规定:,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再来看看被除数的指数小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下列算式:根据除法运算及分数约分、同底数幂相除法则,得(m思考:你能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来计算吗?(m思考:通过上边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归纳总结:我们规定:,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师生活动:教师层层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题中的结果,学生应该对零指数次幂与负整数次幂的意义及规定容易理解,从而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 ≠0,m,n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设计意图:对两个算式的重新书写,既加深对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次幂规定的理解,又使学生认识到,当m、n扩展到任意整数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仍然适用.应用举例例1 计算:(1) ; (2);(3) ; (4)(n是正整数) .解:(1).(2).(3).(4).总结:解题秘方: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例题,3名学生板演2,3,4题,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教师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小组加分.设计意图:通过例1,让学生熟悉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找准公式中的底,并灵活运用公式.例2. 已知,求的值.解:.设计意图:通过例2,让学生初步感受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逆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例3. 已知,求的值.解:.总结:解题秘方: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和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变形求值.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之后作答.设计意图:借助此题让学生通过辨析、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加深对同底数幂的除法和幂的乘方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正确掌握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课堂练习1.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请改正过来.(1). (2).(3). (4).解:(1)不正确,应为:.(2)正确.(3)不正确,应为:.(4)不正确,应为:.2.计算:(1); (2) ;(3); (4)(n是正整数).解:3.将分别除以,结果各是多少 解:÷===1.÷===÷=== .4.计算:(1); (2) ;(3)(x≠0); (4).解:(1).(2)(3)(4).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以致用,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把零碎的知识点和认知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堂检测1.计算下列各题,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1)= 1. (2). (3)= 5. (4).解:(1)不正确,应为:=1.(2)不正确,应为:=.(3)不正确,应为:=.(4)不正确,应为:.2.计算:(1); (2); (3).解:(2);(3)3.计算:(1); (2) ;(3); (4)(m是正整数).解:(1).(2) .(3).(4).4.计算:(1)(x 2y≠0,m是正整数);(2).解:5.已知:. 求:(1)的值; (2)的值.解:(1);(2).实践作业:一种液体每升杀死含有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 1 滴杀菌剂可以杀死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本节课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生效,只能让学生慢慢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一方面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般方法,在运用法则时,提醒学生注意只有当底数相同时,才能将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转化成指数的减法运算,另一方面,本节课还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