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2 从种到界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1)通过生物分类等级的概念和内涵,树立生命的层次性和统一性观念、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观。2.科学思维:(1)尝试通过分析资料、讨论等活动,总结生物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分析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3)运用生物分类的思想、方法,按照调查的一般要求,开展对当地生物资源的调查活动,能够举例说出当地的主要生物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分类活动,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的七个分类等级间的相互关系,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2)生物分类的意义。2.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分类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三、教学设计思路生物分类,就是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本章介绍的生物分类,重在分类的依据、方法、意义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大致的分群归类。生物分类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方式等相关知识,需要经过烦琐细致的鉴别归类过程,因此本章的重点在于对前面三章内容学习的生物类群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理解分类等级和分类单位。本节内容重在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以及各分类等级间的关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确定某种生物在多种多样的生物界中所处的进化位置。以狼为例,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讨论,明确两点:狼所处的分类等级越低,与同等级的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相反,所处的分类等级越高,与同等级的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越远,以此促进学生进化观的形成。本节内容,首先通过PPT展示教材“想一想,议一议”的蜻蜓图片,介绍蜻蜓蜻蜓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动物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这表明了蜻蜓在不同等级中的位置。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那这样分类有什么意义?不同的分类等级有什么特点?”以此导入新课。关于“分类等级”的学习,首先通过PPT展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分类单位,然后以蜻蜓为例,介绍蜻蜓在各个分类等级中的位置,使学生初步得出种<属<科<目<纲<门<界 的结论。紧接着以狼为例,介绍狼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以及与其他相关生物类群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动物的分类等级,为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打下基础。关于“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的学习,首先通过PPT展示不同国家的人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物种吗?”使学生明确,在生物分类单位中,种也称物种,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物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紧接着通过PPT展示马和驴以及狮与虎的杂交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到同一物种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繁殖后代。关于“林奈和双名法”的学习,首先通过PPT展示林奈的照片以及成就,然后介绍双名法的命名是指植物的学名(物种名)=属名+种加词+命名者的姓名(可省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分类有什么意义?”,最终得出可以“分类可以弄清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的结论。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教材“想一想,议一议”的蜻蜓图片,介绍蜻蜓蜻蜓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动物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这表明了蜻蜓在不同等级中的位置。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那这样分类有什么意义?不同的分类等级有什么特点?”以此导入新课。【新课学习】学习目标一、分类等级PPT展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分类单位。教师讲述: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方式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PT展示蜻蜓在各个分类等级中的位置并介绍。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七个分类单位中,种<属<科<目<纲<门<界。PPT展示狼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接下来以狼为例,看看它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以及与其他相关生物类群的关系。PPT展示一只狼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每只狼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物种——种。PPT展示狼和郊狼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郊狼体型比狼小,但它们体型都较长、且眶间部显著隆起,因此被划分为同一个属——犬属。PPT展示狼、郊狼以及狐狸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狐的眶间部平缓,但它与狼、郊狼都具有面部长,吻端突出、爪钝而不能伸缩的特征,因此都属于犬科。PPT展示狼、郊狼、狐狸以及老虎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虎的爪锐利且能伸缩,不属于犬科,但它和狼、郊狼、狐一样,都具有锋利的牙齿,因此它们同属食肉目。PPT展示狼、郊狼、狐狸、老虎马、兔以及蝙蝠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马、兔、蝙蝠等动物,与狼、郊狼、狐之间差别很大,但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都属于哺乳动物纲。PPT展示狼、郊狼、狐狸、老虎马、兔、蝙蝠、蜥蜴以及鸟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这些动物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同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PPT展示狼、郊狼、狐狸、老虎马、兔、蝙蝠、蜥蜴、鸟、蝗虫、蚯蚓以及水螅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图中的这些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可以运动,它们属于动物界。教师设疑:“狼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呢?”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设疑:“同为食肉目的狼、狐和虎之间,狼与狐的亲缘关系近,还是狼与虎的亲缘关系近,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狼与狐的亲缘关系近,因为它们的共同特征更多。教师进一步设疑:“哪个等级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相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越远。学习目标二、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1.物种PPT展示不同国家的人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教师设疑:“想一想: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物种吗?”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生物分类单位中,种也称物种,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物种。PPT展示马和驴以及狮与虎的杂交示意图并讲解。教师讲述:同一物种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繁殖后代。教师设疑:“有人想将鸡鸭杂交,培育高产蛋量的新品种,该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鸡鸭不属于同一个物种,生理特性相差太大,无法杂交,“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2.林奈和双名法PPT展示番薯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图中的植物都有哪些名字?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讲述: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因语言、地域、民族等差异,经常出现同种不同名和同名不同种的混乱现象。教师设疑:“那如何避免这样的混乱现象呢?有没有统一的命名方式?”PPT展示林奈的照片以及成就,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设疑:“想一想:什么是双名法?”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植物的学名(物种名)=属名+种加词+命名者的姓名(可省略)【课堂总结】一、分类等级二、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课堂练习】1.下列生物学分类的单位中,最大的级别是( B )A.种 B.门 C.科 D.纲2.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将不同的生物进行分类。在生物的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C )A.界、纲 B.门、科C.界、种 D.门、种3.以下等级单位中,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D )A.桃属 B.蔷薇科 C.蔷薇目 D.双子叶植物纲【板书设计】一、分类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殖方式生物分类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的特点: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生物分类的意义:弄清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二、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单位:种林奈和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命名者的姓名(可省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