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中国古代数学教学内容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史; 2. 通过实例理解周髀算经的意义和应用; 3. 通过实例理解九章算术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周髀算经的意义; 2. 九章算术的意义. 难点: 1. 周髀算经的应用; 2. 九章算术的应用.解决措施 以学生熟悉的数学定理公式为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 学生了解定理的出处与发展由来,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形成 清晰的时间线,从而爱上历史故事,自觉学习.核心素养 感悟数学美,感悟数学的价值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设计意图 复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如图1- 1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为直角,AC =4, BC=3, 求斜边AB的长. 通过创设问题 情境,拉近与 学生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引出周髀算经.A C B1图1-1 提问1:AB边的长为多少? 引导学生引用勾股定理的结论: AB2 = AC2 + BC2 提问2:勾股定理最早出自何处?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周髀算经.(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 1.《周髀算经》 勾股定理就出自《周髀算经》,《周髀算 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书之一. (1)勾股定理: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东吴的 数学家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 细注释,记录于《九章算术》中,还创制了一幅“ 勾股圆方图”(图1-2). 东汉末年,数学家刘徽根据“割补术”(图1- 3),运用数形关系对勾股定理进行了几何证明法. 学习新知,突 破学习重点.图1-2 勾股圆方图 图1-3割补术 (2)盖天说:《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代 表作,“勾股定理”就是与“盖天说”对应的算法. 提问3:盖天说有哪些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 料,分享交流. 提问4:写出“勾股定理”的三种证明方法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九章算术》 解决问题:几个朋友一起买一批物资,如果每 人出8万元,则多出3万元;如果每人出7万元,则还 需出4万元,问这批物资要多少万元?几个朋友一起 买? (1)“盈不足”算法.设人出a1盈b1,人出a2 不足b2,则2w(每人出钱数 按这组公式,可得 物价 人数 问题1:“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购买了一些 水彩笔送给某小学作为节日礼物. 如果每班分10套,那么余5套;如果前面的班级每 个班分13套,那么最后一个班级虽然分有水彩笔, 但不足4套. 请问该小学有多少个班级?水彩笔共有多少套? 问题2:用若干辆载重为8吨的汽车运一批货物 ,若每辆汽车只装5吨,则剩下10吨货物;若每辆 汽车装满8吨,则最后一辆汽车不空也不满. 请问有多少辆汽车?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突 破学习重点. 讲练结合,巩 固新知.(三)课堂演练,巩固新知 练习1:“两鼠穿墙”问题:“今有恒厚五 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日一尺, 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时相逢?” 先翻译,再计算. 练习2: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 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先翻译,再计算. 深入理解,讲 练结合,突破 学习难点.3(四)课堂小结 1.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2. 有什么没学懂的问题? 巩固新知布置作业 P5 、P10 思考与练习 举一反三板书设计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