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时及课题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实验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这节内容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人教版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第5节的内容。在第二章中,教材重点从微观方面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分子基础,主要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前面两节已经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第一大有机物——蛋白质,本节通过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介绍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此节内容为第二模块进一步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学习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的本质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现在媒体的发达以及学生初中阶段对生物知识的接触,已经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有一定的认识,也了解DNA在一些方面的应用,但还比较肤浅,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所以,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的整合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之中。
学习目标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核酸由核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 物大分子”,对应的学业要求是: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视角,解释核酸分子参与蛆成细胞的结 构,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于《遗传与进化》模块教材中对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有较详 细的介绍.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从细胞层面对核酸的分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 由核件酸连接而成的长链及牛.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学习上。据此.本样的教学目标如下。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说出核酸的种类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培养科学探究与合作能力:利用学具模拟磷酸、五碳糖、碱基形成核苷酸以及核苷酸形成核酸的过程,能描述出核酸的结构层次。 形成生命观念:比较不同的核苷酸长链,从分子水平上理解核酸能够携带大量遗传信息的 原因,从而建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落实社会责任:关注DNA指纹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能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有关先进科技研究成果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科学史资料的解读以及小组合作模拟核苷酸聚合形成长链的过程,学会基于一定的生物学事实构建模型,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难点: 核酸的种类及结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学习评价综合评价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自评组评教师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预习情况兴趣态度知识点掌握情况……
学习活动设计
(1)环节一
(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教材中“问题探讨"背景资料,结合苴实犯罪案例的图片、文字等信息,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DNA能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 应用吗?"
(2)环节二
(2)回忆预习内容 理清核酸的分类、基本结构单位,理清核昔酸的 化学组成,不同核昔酸的区别。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 基础。
(3)环节三
学具制作:将贴纸剪成不同的形状——圆形代表 磷酸,五边形代表五碳糖,长方形代表碱基,不同颜色 的长方形代表不同种类的碱基。 按顺序逐步完成以下活动内容:①尝试利用学 具构建出一个脱氧核昔酸分子模型,粘贴到白纸上, 并用画笔补充相应的化学键;②尝试利用学具按顺 序逐步构建出多个脱氧核昔酸分子模型;③观察课 本P.28图2-9,找出脱氧核昔酸的连接规律,并将构 建的脱氧核昔酸分子连接起来。
(4)环节四
(4)比较不同小组构建的核昔酸长链,引出遗传信息,建立生命观念 引导学生对比各个小组构建的核昔酸长链,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核昔酸链中,核昔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从而认识到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就是它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并由此解释班里的每个同学都长得不一样的根本原因。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组成核酸的核昔酸数量多, 排列顺序多样化,所以使得核酸具备了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生命是精致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功能,结构决定功能,即使从分子水平上来看也是如此。”
(5)环节五
(5)了解DNA指纹技术,落实社会责任 笔者在此处设计了一个“谁是小侦探”的环节,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人的DNA指纹图谱,思考不同人DNA指纹图谱不同的原因。 DNA指纹技术是“问题探讨”栏目中的内容,若无铺垫,直接安排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放在此处,把刚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会感觉到学习的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落实社会责任的目的。
(6)环节六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呈现前述的脂肪酸分子结构,特别是其碳链构成的骨架.再呈现出葡萄精分子结构、氮基酸分子结构、核昔酸分子结构.以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归纳整理糖类、脂质、逾白质和核酸等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多糖(淀粉、糖原)、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进一步认识多糖(淀粉、概原)、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由相应的单体连接成多聚体.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并绘制本章内容的完整概念图。
板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1 种类 DNA RNA 2 功能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教学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构建核酸的结构,先用磷酸、五碳糖及碱基的学具构建核苷酸,再进一步构建核昔酸长链,层层深入,在建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掌握了核酸的结构层次。通过比较不同小组构建的模型,引出遗传信息的概念,从而理解核酸能携带遗传信息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进一步建立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整堂课学生参与度很高,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课后反馈认为这节课学习起来比较轻松、简单,说明学生理解程度较好。如果仅仅靠教师讲授,学生不一定能听懂,而且很快就会忘记,但是模型构建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深刻,该方法值得推广。
评价项目课堂评价综合评价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自评组评教师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课外作业复习预习新课学习兴趣态度主动参与合作意识任务完成评价等级: 优、良、中、差单元测试:总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