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七单元
版本 人教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主要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认识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树立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对两栖动物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不足。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教师: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图片;两栖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实验器材(放大镜、培养皿等)。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两栖动物的资料。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生命观念:1. 通过观察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阐明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进化与适应观。 科学思维:1.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探究实践:1. 通过观察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2.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 态度责任:1. 通过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感受生命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 通过学习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知识掌握评价 1. 两栖动物生殖方式及特点 2. 两栖动物发育过程及特征 3.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发展评价 1. 观察分析能力(如观察青蛙发育各阶段特征) 2. 科学探究能力(如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环境对发育的影响) 3. 信息处理能力(如收集整理两栖动物保护资料) 4. 合作交流能力(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情感态度评价 1. 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3. 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1.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1. 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发育。 2.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视频、图片、实物鸡蛋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1. 播放青蛙鸣叫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为什么会鸣叫?青蛙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2. 引导学生回忆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引出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通过青蛙鸣叫的音频/视频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发好奇。
二、新课讲授 1.两栖动物的生殖 (1)播放青蛙生殖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生殖行为。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的生殖方式是什么?青蛙的生殖行为有什么特点? (3)教师讲解:青蛙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雌雄蛙抱对后,雌蛙将卵细胞排入水中,雄蛙将精子排入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2.两栖动物的发育 (1)展示青蛙发育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3)教师讲解: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 (4)引导学生比较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分析青蛙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两栖动物与人的关系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组织学生讨论:两栖动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有哪些影响? (3)教师总结:两栖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我们应该保护两栖动物。 1. 突破重难点:通过视频直观展示体外受精过程(课标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解决"受精过程不可见"的认知难点。 2. 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抱对行为、产卵环境等细节,强化结构与功能观(如:黏液膜保护卵群)。 3. 对比学习:隐含与鱼类生殖的对比(如体外受精的共性),为后续脊椎动物生殖进化比较埋下伏笔。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思考:为什么说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 通过分层练习题(基础题+拓展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变态发育”“体外受精”等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生殖-发育-环境适应"的逻辑链条,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五、布置作业 1.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两栖动物的知识。 2. 设计一份保护两栖动物的宣传海报。 设计“校园池塘蝌蚪数量调查”等实践任务,落实课标“开展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
5.板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两栖动物的生殖 1. 生殖方式:体外受精 2. 生殖行为:抱对、产卵、排精 二、 两栖动物的发育 1. 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 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三、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 益处:捕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药用价值 2. 威胁: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过度捕捉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