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 旋转的特征 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2 旋转的特征 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九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9.3 旋转
第2课时 旋转的特征
本节内容是华师七下第9章第3节第2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的概念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探究.旋转作为图形变换的重要方式,与之前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共同构成初中阶段图形变换知识体系.它不仅是对图形性质的进一步探索,更为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圆以及高中的向量旋转等知识奠定基础,在几何知识的学习进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内容结构:教材先通过具体图形的旋转,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角度探究旋转前后图形的关系,归纳出旋转的特征;随后安排简单平面图形旋转作图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对旋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对图形变换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能理解旋转中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等基本要素. 但对于旋转后图形中对应元素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学习.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仍有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通过观察简单的实例发现一些表面现象,但对于如何从数学角度严谨地描述和应用旋转的特征,还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
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操作比较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特征;
2.掌握旋转作图的步骤,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会用旋转的特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4.培养识图能力,体会旋转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特征.
难点:掌握旋转作图的步骤,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复习回顾
1.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答: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线段绕线段上的某一点旋转90°后与原来位置的线段有何关系?
答:线段绕线段上的某一点旋转90°后与原来位置的线段互相垂直.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旋转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旋转的特征
师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旋转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有什么特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又有怎样的关系?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问题1:在下图中,△AOB绕点O(点O是三角形的顶点)逆时针旋转到△A′OB′处.
(1)形状、大小有何变化?你发现有哪些线段相等?有哪些角相等?
(2)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是否相同?旋转角度是否相同?
答:(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
对应线段相等.
,,
对应角相等.
答:(2)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相同,,各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问题2:在下图中,△ABC绕点O(点O不是三角形的顶点,而是在三角形外)逆时针旋转到△A′B′C′处.
(1)△ABC和△A′B′C′的形状、大小有何变化?哪些线段相等?有哪些角相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答:(1)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

,,.
(2),,;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问题3: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归纳出旋转的特征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学生的结论.
答:旋转的特征:
(1)图形中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都等于旋转角;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4)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旋转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特征,有助于学生从数学角度准确理解和把握旋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
活动二:探究旋转作图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然后小组讨论探究班内交流讨论后,听教师的讲解.
问题4:如图,△ABC绕点C旋转后,顶点A旋转到了点A′,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作法:
(1)连结CA′;
(2)在BC的同侧作;
(3)在射线CM上截取;
(4)连结A′B′,则△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问题5:如图,作△ABC和过点P的两条直线PQ、PR.作出△ABC关于PQ对称的△A′B′C′,再作出△A′B′C′关于PR对称的△A″B″C″. 并观察△ABC和△A″B″C″有什么关系?
作法:(1)作A、B、C点关于PQ的对称点A'、B'、C';
(2)连A'B'、B'C'、C'A'则△A'B'C'是△ABC关于PQ的对称三角形;
(3)作A'、B'、C'关于PR的对称点A"、B"、C";
(4)连A"B",C"B",C"A",则△A"B"C"是△A'B'C'关于PR的对称三角形.
△A″B″C″可以看作是把△ABC绕点P旋转2倍∠QPR得到的.
总结:旋转作图的方法:
(1)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
(2)利用旋转的特征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3)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结对应点.
画图时一定要注意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探究轴对称、旋转和平移的异同
问题6:轴对称、旋转和平移的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学生的结论.
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发现规律,并准确的表述出自己的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应用新知
【经典例题】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详细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旋转的特征,以及作图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1 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DE.若,,且,则∠CAE的度数为( )
A.60° B.65° C.75° D.90°
分析:
∠C的对应角是
∠BAC的对应角是
答:B
例2 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画出将△ABC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45°后的图形.
分析:延长AC,使,过点A作AC′ AB,截取,再连接B′C′即可.
解:如图所示,△AB′C′就是所画的图形.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讲解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练习提供指导.学生的练习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实现个性化教学.
课堂练习
1.确定如图中的旋转中心,指出这一图形可以看成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而生成的,旋转了几次,每一次旋转了多少度.
解:①旋转中心为图形的中心黑点;
②这一图形可以看成由1个弯曲的箭头旋转而生成的;
③绕旋转中心沿同一个方向旋转了4次,每一次旋转了72°.
2.如图,△ACD、△AEB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作出△ACE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后的三角形.
解:如图所示,△ACE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后的三角形就是△ADB.
3.如图,作出△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解:作图如下,即为△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练习题,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遇到问题举手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堂检测
【限时训练】
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有以下的说法:①对应线段平行;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角相等;④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D
2.如图所示,在△ABC中,,,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DEC,则∠AED的度数为( )
A.105° B.120° C.135° D.150°
答:B.
3.如图所示,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M1N1P1.则它的旋转中心一定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答:B
4.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E旋转后能与△ABF重合.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顺时针旋转了多少度
解:旋转中心是点A,顺时针旋转了90°.
5.如图所示,请画出将△ABC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解:如图所示,△A′B′C′就是所画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即时检验,通过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的讲解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归纳总结
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图形旋转的特征是什么?
3.旋转前后什么改变,什么没有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记忆.让学生总结发言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补充完善可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践作业
同桌两人互相给对方设计一个图形,然后画出绕某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