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1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 内容本节课学习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11.2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主要内容包括: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识别不等式的解与解集,掌握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等式、方程和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为1的不等式(即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生活实例(如汽车限高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掌握解集的数轴表示方法。这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及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 目标(1) 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能准确识别一元一次不等式。(2) 理解不等式“解”与“解集”的区别,掌握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3) 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解释解集的现实意义。2. 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后,学生能从具体情境(如隧道限高、温度范围)中识别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征(一个未知数、次数为1、不等关系)。达成目标(2)后,学生能明确“解”是满足不等式的具体数值,“解集”是所有解的集合,并规范使用数轴表示解集(空心圆、实心圆区分是否包含端点)。达成目标(3)后,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模型(如设未知数、列不等式),并解释解集的实际含义(如车厢高度范围),提升应用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概念混淆:学生易混淆“不等式的解”与“解集”,误认为解是单一数值。数轴表示错误:表示解集时混淆“空心圆”与“实心圆”,或方向画反。建模困难:从实际问题抽象不等式时,忽略关键约束条件(如“不超过” “至少”的转化)。四、教学过程设计(一) 情景引入问题1 图11-3是公路隧道限高标识,允许通过的车高不超过4.0米。货车车厢底部离地面1.1米,若车厢高2米、2.5米、3.1米时,哪些能通过?问题2 若车厢高度为 米,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通过隧道?问题3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不超过” “至少”的例子吗?(如电梯载重、考试及格线)设计意图:通过限高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抽象出不等式 ,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对应目标(1)(3)。(二) 合作探究1探究1 观察下列式子,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什么?①②③④⑤追问:一元一次不等式需满足哪些特征?答:①~④是,含一个未知数且次数为1;⑤不是,次数为2。(三) 巩固练习1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1) (是)(2) (否,含两个未知数)写出一个解为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答:如 (答案不唯一)(四) 合作探究2探究2 不等式 中, 和 是其解吗? 呢?追问:是否存在其他解?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什么?猜想:解有无数个,集合称为解集。验证:计算 是否满足不等式,归纳解集为 。探究3 如何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步骤:画数轴标出2.9;在2.9处画实心圆(表示包含);向左画射线(表示所有小于2.9的数)。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数值验证解集,结合数轴实现数形结合,突破“解集表示”的难点,对应目标(2)。(五) 典例分析例1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解集:(1)(2)解:(1) 在-2处画空心圆,向左画射线;(2) 在-3处画实心圆,向右画射线。设计意图:强化数轴表示的规范性,明确空心圆与实心圆的区别,对应目标(2)。(六) 巩固练习基础题:表示解集 。答:在1.5处画空心圆,向右画射线。变式题:不等式 的解集是什么?并在数轴上表示。解:→ ;在1处画实心圆,向右画射线。应用题:电梯载重标识“限载800 kg”。若人均体重70 kg,设乘客人数为 ,列出不等式并解出 的范围。解: → ,故 (取整数解)。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巩固概念、解集表示和实际应用,检验目标(2)(3)达成情况。(七) 归纳总结知识点 核心要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个未知数,次数为1,不等号连接解与解集 解是具体值,解集是所有解的集合数轴表示解集 空心圆(不包含端点),实心圆(包含端点)(八) 感受中考(2023·江苏) 不等式 的解集是( )A. B. C. D.答案:A(考点:解不等式)(2024·浙江) 数轴上表示的解集如图所示,其对应的不等式是( )(描述:数轴在-1处空心圆,向右画射线)A. B. C. D.答案:A(考点:数轴表示解集)(2022·福建) 某校规定学生月考数学成绩不低于80分为优秀。若小明的成绩为 分,则“优秀”可列不等式为__________。答案:(考点:实际应用建模)(2023·山东) 不等式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描述:选项为四个数轴图,区别在端点1处空心/实心及方向)答案:在1处空心圆,向左画射线(考点:解不等式及表示)设计意图:通过中考真题练习,帮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九) 小结梳理概念 关联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 解(具体值) → 解集(集合)解集 ←→ 数轴表示(形)实际问题 → 不等式模型 → 解集 → 现实意义解释(十) 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P124练习第1题:判断数值是否为 的解。教材P124习题第1题: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选做题:结合“电梯载重”应用题,若电梯载重还要求至少承载3人才能启动,补充不等式条件并求解。举例说明“解集 ”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如温度要求、盈利问题)。五、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