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会结合数轴找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2.经历解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利用数轴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借助数轴找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新课导入 某工程队用每小时可抽30 t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 200 t而不足1 500 t,求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得到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抽出的污水要超过1 200 t且不足1 500 t. 学生独立思考,设未知数列式表达这两个不等关系. 【答案】解:设用x h将污水抽完,则x同时满足不等式: 30x>1 200,30x<1 500. 【设计意图】从抽取污水的问题说起,列出两个不等式,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 【新知】把x+y=10,x-y=6这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就组成了一个方程组.类似方程组,把30x>1 200,30x<1 500这两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 实际上,两个或更多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都可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设计意图】类比方程组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借助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本节课题是一个自然的研究过程. 【问题】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的取值范围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类比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组中的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中x的取值范围. 学生根据提示,独立解不等式30x>1 200,30x<1 500,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 由不等式①,解得x>40. 由不等式②,解得x<50.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教师追问:观察数轴,你能找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吗? 学生小组讨论,得到答案:不等式组中x的取值范围是40<x<50. 这就是说,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多于40 h而少于50 h. 【新知】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作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公共部分”是指解集中同时满足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那部分解集. 如果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那么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设计意图】类比方程组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结合数轴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让学生初步感受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问题】利用数轴确定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1) (2) (3) (4)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请4名学生代表板演,教师讲评、总结. 【答案】解:(1)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2)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 (3)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3. (4)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到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等式组无解. 【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 设a>b,则 (1)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a. 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阴影部分)如图所示. (2)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b. 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阴影部分)如图所示. (3)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b<x<a. 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阴影部分)如图所示. (4)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 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阴影部分)如图所示. 以上四种情况可简记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让学生能熟练地利用数轴找公共部分,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问题】解不等式组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给出答案,师生一起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答案】解: 解不等式①,得x>1. 解不等式②,得x≤4.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4. 【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第1步:分别解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第2步: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这几个不等式的解集,并找到它们的公共部分. 第3步: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表示出公共部分,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若无公共部分,则不等式组无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不等式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认识.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二、典例分析 【例1】下列不等式组: ①②③④⑤ 其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作答,教师给出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知①②④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③含有同一个未知数,但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⑤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③⑤都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故共有3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归纳】判断一个不等式组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要注意两方面:(1)看有没有唯一相同的未知数;(2)看每一个不等式是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设计意图】借助例1,让学生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的理解. 【例2】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作答,请两名学生代表板演,教师讲评. 【答案】解:(1) 解不等式①,得x>2. 解不等式②,得x>3.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 (2) 解不等式①,得x≥8. 解不等式②,得x<.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所以不等式组无解. 【设计意图】借助例2,让学生巩固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掌握. 【例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求a的取值范围.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作答,教师给予指导. 【答案】解: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a. 因为该不等式组无解, 所以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示意图). 所以a>3. 当a=3时,代入不等式组,得x≤3,且x>3, 此时,不等式组也无解,满足题意,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a≥3. 【归纳】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化简后未知数的系数中含有字母时,比较已知解集,列不等式(组)或方程(组)来确定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是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例3,让学生能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课堂小结课后任务 完成教材第140页练习第1题.1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2课时) 1.能列出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会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解决特殊解问题. 2.经历实际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掌握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掌握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组.知识回顾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作答. 【答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1)分别解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这几个不等式的解集,并找到它们的公共部分. (3)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表示出公共部分,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若无公共部分,则不等式组无解. 【设计意图】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巩固基础,引出本节课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 【问题】x取哪些整数值时,不等式5x+2>3(x-1)与x-1≤7-x都成立?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1)“都成立”说明x同时满足这两个不等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2)解集中的整数值就是x可取的整数值. 学生根据分析,小组讨论,完成作答. 【答案】解:由题意,得 解不等式①,得x>-. 解不等式②,得x≤4.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4. 所以x可取的整数值是-2,-1,0,1,2,3,4. 【归纳】要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先要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在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特殊解(如正整数解、最小整数解等).为了便于观察,还可以借助数轴来找特殊解.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有2条生产线计划在一个月(30天)内组装520台产品(每天的产品产量相同),按原来的组装速度,不能完成任务;若加班生产,则每条生产线每天多组装2台产品,能提前完成任务.每条生产线原来每天最多能组装多少台产品?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关键信息:若按原来的组装速度,则30天组装的数量小于520台;若在原来的组装速度上每条生产线每天多组装2台,则30天组装的数量大于520台. 【思考】你能根据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吗?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设每条生产线原来每天组装x台产品,则加班生产后每条生产线每天组装(x+2)台产品. 由题意,得 【思考】你能完成解答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作答,教师进行总结. 【答案】解:设每条生产线原来每天组装x台产品,则加班生产后每条生产线每天组装(x+2)台产品. 由题意,得 解得<x<. 因为x只能取正整数, 所以x=7或x=8. 所以x最大为8. 答:每条生产线原来每天最多能组装8台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两个不等关系,并能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让学生体会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工具作用,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 【思考】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 【新知】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弄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找出题中的两个不等关系.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两个不等关系分别列出不等式,从而得到不等式组. (4)解:解不等式组. (5)验:检验解(或解集)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6)答:写出答案.二、典例分析 【例1】解不等式组并求出它的整数解的和.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作答,请一名学生代表板演,教师讲评. 【答案】解: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4.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4≤x<3. 所以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有-4,-3,-2,-1,0,1,2. 所以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和是-4-3-2-1+0+1+2=-7. 【设计意图】借助例1,让学生能熟练地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例2】某商店需要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2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注:获利=售价-进价)商品 甲 乙进价/(元/件) 15 35售价/(元/件) 20 45 (1)若商店计划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能获利1 000元,则甲、乙两种商品应分别购进多少件? (2)若商店计划投入资金少于4 000元,且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获利多于1 135元,求有哪几种购货方案,并指出获利最大的购货方案.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作答,教师提示:(1)若设甲种商品应购进x件,乙种商品应购进y件,则有 x+y=120 ;由所给表可知,甲的每件利润是 5 元,甲的总利润是 5x 元,乙的每件利润是 10 元,乙的总利润是 10y 元. (2)如果设甲种商品购进a件,那么乙种商品购进 (120-a) 件,购进两种商品需要的资金是 [15a+35(120-a)] 元,获得的利润是 [5a+10(120-a)] 元,根据题目条件得到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学生根据提示,完成作答. 【答案】解:(1)设甲种商品应购进x件,乙种商品应购进y件. 由题意,得解得 答:甲种商品应购进40件,乙种商品应购进80件. (2)设甲种商品购进a件,则乙种商品购进(120-a)件. 由题意,得 解不等式组,得10<a<13. 因为a为非负整数, 所以a可取11,12. 所以有2种购货方案: 方案1:甲种商品购进11件,乙种商品购进109件,利润是5×11+10×109=1 145(元). 方案2:甲种商品购进12件,乙种商品购进108件,利润是5×12+10×108=1 140(元). 答:有2种购货方案,其中获利最大的方案是甲种商品购进11件,乙种商品购进109件. 【设计意图】借助例2,让学生巩固对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课堂小结课后任务 完成教材第140页练习第2题,第141页习题11.3第5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教案.docx 1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2课时)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