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套小学西南师大版第一单元 20以内的减法《11减几》《11减几》这节课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起始部分。以分铅笔这一具体情境为依托,让学生直观地接触和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通过分铅笔活动,将抽象的数字计算与具体操作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理解减法运算,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不够减”的情况,掌握如“破十法”等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1.通过分铅笔的活动,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在交流11减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初步优化,体验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学会计算11减几的退位减法。难点:理解并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情境导入师:我们一起来分铅笔。拿出一盒铅笔(里面有10支)和散放的1支铅笔,“这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自由地说一说。生:10+1=11(支)答:这里一共有11支铅笔。师:观察这幅图片,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原来有11支铅笔。拿走了2支。生2:还剩多少支?师: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1-2 =师:11-2 怎样计算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11减几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数铅笔)入手,利用已有的加法知识引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分铅笔,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展示实物铅笔,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具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探究新知活动一:11减几的计算方法师:小组互相讨论一下,如何计算11-2?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不够减怎么办?生:都要打开一捆再减。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请同学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操作过程。生1:在计算11-2时,把2分成1和1,先算11-1=10,再算10-1=9。生2:在计算11-2时,把11分成10和1,先算10-2=8,再算8+1=9。师: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生:还可以想加法算减法,9+2=11,11-2=9。师:对比这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一说。生1:第一种方法是看大数,拆小数,连续相减,算出得数。师:像这样的方法叫“平十法”。生2:第二种方法是拆大数,分出10,减小数,再加剩下的数。师:像这样的方法叫“破十法”。生3:第三种方法是想加法算减法。师:请你用刚才的计算方法,试一试计算下面几道题。生1:10-9=1,1+1=210-8=2,2+1=2生2:10-9=1,3+1=410-8=2,4+1=2师:从11根小棒中拿走1根、2根......9根,每拿一次说两个减法算式。生:11-5=6,11-6=5。设计意图:将具体的分铅笔行为抽象为数学计算方法,通过探究11-2的算理,让学生明白计算步骤背后的逻辑,帮助学生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破十法”在不同算式中的应用,强化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巩固练习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教材习题】1.先观察,再计算。2.盖住了几个● 3.看谁算的对。4.看图填一填。5.课间操的时候,男生11人排成一列队伍,其中小明的前面有8个小朋友,他的后面有多少个小朋友?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11减几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运用“破十法”计算11减几,可以化难为易,简便运算。可以用破十法、平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师:今天你的表现怎样呢?你的好朋友表现怎样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自由发言),再完成评价表。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伙伴,用客观准确的眼光看自己,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优势和不足。课后实践综合实践:和同伴说一说11减几的几种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