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2 等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 等式的基本性质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判断等式变形是否正确,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3.引导学生经历应用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渗透化归思想.重点: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难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基本性质也成立的过程探索.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它有什么特征?跷跷板的两边的量之间到底满足什么关系时,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式的基本性质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1)如果2x+7=10,那么2x=10-________;(2)如果-3x=8,那么x=________;(3)如果x-=y-,那么x=________;(4)如果=2,那么a=________.解析:(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7,可得2x=10-7;(2)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可得x=-;(3)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可得x=y;(4)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4,可得a=8.故答案为:7,-,y,8.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将等式进行变形,变形时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四则运算,否则就会破坏原来的相等关系.已知mx=my,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x=yB.a+mx=a+myC.mx-y=my-yD.amx=amy解析:A.等式的两边都除以m,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而A选项没有说明m≠0,故A错误;B.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1,正确.C.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1,正确.D.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2,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但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必须不为0.探究点二:等式基本性质的简单运用判断下列等式变形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如果2m-3n=7,那么2m=7-3n;(2)如果=,那么5(2x-1)=4(4x-2).解析:第(1)题,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左边加上3n得2m,所以右边也要加上3n,应得7+3n,故(1)错误;第(2)题,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20,得×20=×20,即5(2x-1)=4(4x-2),故(2)正确.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式的两边都进行相同的运算.另外,解第(2)题时要注意:等式两边都乘20时,约去分母后,剩余的因数要与整个分子相乘,所以要加上括号.三、板书设计1.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2.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c≠0).本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跷跷板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第2课时 移项、合并同类项1.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出移项法则,体验化归思想.2.掌握移项法则,会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将形如 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重点:会用移项、合并同类项将形如 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难点:移项要变号.一、情境导入小虎将方程2x+7=-2x+7按如下步骤化成x=a的形式:第一步:两边都减去7,得2x=-2x.第二步:两边都除以x,得2=-2.你认为他解得对吗?如果错了,那又错在哪里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移项法则通过移项将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A.由5x-7=2,得5x=2-7 B.由6x-3=x+4,得3-6x=4+xC.由8-x=x-5,得-x-x=-5-8 D.由x+9=3x-1,得3x-x=-1+9解析:A.由5x-7=2,得5x=2+7,故选项错误;B.由6x-3=x+4,得6x-x=3+4,故选项错误;C.由8-x=x-5,得-x-x=-5-8,故选项正确;D.由x+9=3x-1,得3x-x=9+1,故选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1)移项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这个方程的一边变换两项的位置.(2)移项时要变号,不变号不能移项.探究点二:移项、合并同类项的运用把下列方程化成x=a的形式:(1)-x-4=3x; (2)5x-1=9; (3)-4x-8=4; (4)0.5x-0.7=6.5-1.3x.解析: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方法解答即可.解:(1)移项,得 -x-3x=4,合并同类项,得 -4x=4,(2)移项,得 5x=9+1,合并同类项,得 5x=10,两边都除以5,得 x=2;(3)移项,得 -4x=4+8,合并同类项,得 -4x=12,两边都除以-4,得 x=-3;(4)移项,得 1.3x+0.5x=0.7+6.5,合并同类项,得 1.8x=7.2,两边都除以1.8,得 x=4.方法总结:将所有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特别注意移项要变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某班的同学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解析:根据实际书的数量可得相应的等量关系:3×学生数量+20=4×学生数量-25,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解: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得3x+20=4x-25,移项,得 3x-4x=-25-20,合并同类项,得 -x=-45,两边都除以-1,得 x=45.答:这个班有45名学生.方法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抓住题目中的“相等”、“谁比谁多多少”等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以便从中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及移项法则将方程化成x=a的形式.在归纳移项法则时,感悟方程变形中的转化思想,逐渐体会移项法则在方程变形中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