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第1课时)教案 初中数学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第1课时)教案 初中数学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配套初中数学北师版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2.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4.体会有理数加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提出如何计算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记作+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记作-30米,他现在的位置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
预设答案:
可以列式为:(+20) + (-30)
如下图,画数轴得出距离原来出发的位置为向西10米.
所以算式的得数是-10,即(+20)+(-30)= -10.
追问:如果不用数轴,这个式子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参赛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
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答对一题,答错一题,得0分,即加1分、扣1分,得0分;
答错一题,答对一题,得0分,即扣1分、加1分,得0分。
思考: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预设答案:
(+1)+(-1)=0,(-1)+(+1) =0。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及生活经验,得到两个基本的算式表示,为后续的探究做准备。
(1)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各有5道题。三个参赛队在前两个环节的得分情况见下表,你能把下表补充完整吗 你是怎么做的 与同伴进行交流。
预设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并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1)的探究过程,积累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经验,为接下来总结运算法则奠定基础.
小明用1个表示+1,用1个表
示-1,用直观表示(+1)+(-1)=0,用直观表示(-1)+(+1)=0 。他列出了两个算式,并给出了直观的解释,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
(-2)+(-3)=-5,(-3)+2=-1
预设答案:
2个-1和3个-1放一起,就是5个-1。
3个-1和2个1放一起,1个-1、1为一组共2组均为0,剩余1个-1。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给出算式的直观解释及基本方法.
(3)如果有第四个参赛队,那么第四队前两个环节的得分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形,据此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第一环节得分情形有-5、-4、-3、-2、-1、0、1、2、3、4、5;
第二环节得分情形有-5、-4、-3、-2、-1、0、1、2、3、4、5。
在每个环节中任意的取一种得分情形,均能列出算式;我们只列出下列的几种,剩余的由同学课后完成。
前两个环节得分分别为3和-2,可列算式:3+( -2 );
前两个环节得分分别为 -4和4,可列算式:( -4 )+ 4 。
你能直观解释运算过程和结果吗
预设答案:
3个1和2个-1放一起,1个-1、1为一组共2组均为0,剩余1个1。
4个-1和4个1放一起,1个-1、1为一组共4组均为0,无剩余。
师:请你再写一些算式试试!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加强对方法的运用,也能积累一些计算的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尝试交流】
(1)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哪几种情形 你是怎样分类的
(2)对于(1)中的每种情形,和是怎么确定的 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并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归纳】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题.
(1) 180+(-10); (2)(-10)+(-1);
(3) 5+(-5); (4)0+(-2).
预设答案:
(1) 180+(-10) (2)(-10)+(-1)
=+(180-10) =-(10+1)
=170. =-11.
(3) 5+(-5)=0.
(4) 0+(-2)=-2.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练习,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
1.先判断类型 (同号、异号等);
2.再确定和的符号;
3.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思考交流】
(1)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等于 0。反过来,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
预设答案:
两个数的和等于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正数或0的运算,得到的结果与小学数学中的加法运算结果一致吗
预设答案:
是一致的,正数加正数还是正数,0与任何数的和为这个数。
(3)一个数加一个正数,所得的和与这个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加一个负数呢 与同伴进行交流。
预设答案:
一个数加一个正数,所得的和比这个数大,如1+2=3>1;
一个数加一个负数,所得的和比这个数小,如1+(-2)=-1<1。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环节三 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A地的海拔高度为-36米,B地比A地高20米,则B地的海拔高度为( )
A.16米 B.20米
C.-16米 D.-56米
解析:求B地的海拔高度,可以列式为:(-36)+20.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答案:C
例2 若m+1与-2互为相反数,则m的值为_____.
解析: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答案:
解:由题可知m+1+(-2)=0,
所以m+1=2,即m=1.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并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计算.
环节四 巩固新知
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1.计算4+(-6)的结果等于(  )
A.-2 B.2
C.10 D.-10
解析:4+(-6),异号两数相加,-6的绝对值较大,取“-”,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即6-4=2,所以4+(-6)=-2.
答案:A
2.计算.
(1) (-25)+(-7); (2)(-13)+5;
(3)-23+0; (4) 45+(-45).
解析: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先判断类型 (同号、异号等);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答案:
解: (1) (-25)+(-7) (2)(-13)+5
=-(25+7) =-(13-5)
=-32. =-8.
(3) -23+0=-23.
(4) 45+(-45)=0.
3. 若|m|=3,|n|=5,且m-n>0,则m+n的值是( )
A.-2 B.-8或8
C.-8或-2 D.8或-2
解析:
|m|=3 ,则m=3或m=-3;|n|=5 ,则n=5或n=-5;
m-n>0,则m=3,n=-5,或者m=-3,n=-5.
m+n=-2,或者m+n=-8.
答案:C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环节五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