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时 小兔子安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内容内容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运用摆小棒和计数器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究出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通过“每个房子住几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出得数与加数之间的规律,从而能比较灵活地选择计算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在借助直观学具操作出凑十法的基础上,抽象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凑十法的简捷性。2.通过探索能够发现,进位加法中得数和两个加数之间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掌握9、8、7、6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能够正确计算。2. 能比较灵活地选择计算的策略。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时,重视借助对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不同的计算方法都是在摆小棒的基础上开展的。2.本节课借助枝形图抽象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探索规律的学习过程,从而能比较灵活地选择计算的策略。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9、8、7、6加几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出示情境图。师: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问题?生:左边有7只小兔子,右边有5只小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师:怎么解决呢?生:7+5=1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直观地展现情境,让学生编题,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探究7+5的计算方法。师:不借助学具,能说一说7+5如何计算吗?生:还是用凑十法,先思考7加3等于10,把5分成3和2,7+3=10,10+2=12。师:观察算式,想一想为什么把5分成2和3,而不是1和4呢?引导学生发现,把5分成2和3,是为了3和7能凑成10。师:你们真会思考,借助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凑十法,一下子就计算出了7+5的得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用枝形图记录。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结合数线图,数形结合,说一说3和2各表示什么意思?生:7加5,就是从7接着向后先数3个数,再数2个数,答案就是12。师总结:计算7+5时,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用枝形图记录我们的计算过程。【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利用枝形图来记录计算过程,能帮助学生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更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结合数线图,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更清楚进位加法的计算原理和枝形图的含义。】2.探索规律。师:我们发现小兔子的旁边还有2个小房子,每个房子可以住几只小兔子呢?活动要求:独立写一写,再和同桌说一说。汇报交流:生1:我写出来的是6+6=12,7+5=12。生2:我写出来2组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因为5+7=12,所以7+5也等于12。3+9=12,所以9+3=12。生3:我是按顺序写的,1+11=12,2+10=12,3+9=12,4+8=12,5+7=12,6+6=12。师:观察奇思写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1:第一个数越来越大,第二个数越来越小,得数相同。生2:得数都是12,第一个数加1,第二个数减1。师小结: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我们发现得数都是12的情况下,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大1,第二个数一个比一个少1。【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在生生互动中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1.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表达枝形图表示的意义。2.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加1,得数也加1。教师对各种算法作出评价。3.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先数清每盒的个数进行标记,再计算哪两个数能凑成15。4.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4题。借助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玩凑11的游戏。【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把枯燥的计算练习转换为学中玩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末小结,融会贯通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9、8、7、6加几,可以借助枝形图或者规律进行计算,你学会了吗?经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很快就能想到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凑十法,但是注意用凑十法计算9、8、7、6加几时,就要根据题目中的数的特点,想它凑十需要几,就把另一个数分成几和几。当然,你也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其他喜欢的方法。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教学时,要注重利用枝形图和数线图,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体会进位加法的算理。借助探索规律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算的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我的反思:板书设计小兔子安家凑十法第一个数加1,第二个数减1,得数都是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