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起做家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在《搭积木》中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正确计算及应用,在《开心农场》中经历借助小棒探究9、8、7加几的进位加法,会借助小、数线通过数数进行计算,或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理解算理,感受位值制。而《一起做家务》将继续探究20以内的进位加法,借助计数器理解算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能有效提取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学情分析:在学习《一起做家务》这一课时,学生已初步认识20以内的数具备一定数数能力,但对于数的分与合以及加法含义的理解尚浅.他们思维直观形象,抽象逻辑思维萌芽,需借助具体情境与实物操作理解知识.部分学生可能已通过生活经验知晓简单加法现象,但未形成系统数学算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根据图中信息,能提出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2.进一步学习进位加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能借助计数器进行计算,并培养他们根据问题选择有效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运算能力,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创新思维。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计数器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难点:根据具体情境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以接火车的方式开展)7 + 5 8 + 6 4 + 9 5 + 8 9 + 2 7 + 9我们新时代的接班人,不仅要学习知识,还应热爱劳动,你做过家务劳动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起做家务》,看看我们能做什么?家务劳动中又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吧!(板书:一起做家务)二、自主探究(一)根据信息提问题。1. 仔细观察,男孩和女孩在做什么?洗盘子、叠衣服,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做好,回家动手试一试吧。2. 你能在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举手发言,说不完整的再同学补充。)生:男孩洗了6个盘子,女孩洗了7个盘子。生:男孩叠了6件衣服,女孩叠了5件衣服。3. 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一个能用加法解决的问题。(1)分析要求,找关键词,强调是用加法解决的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口头回答。生:一共洗了多少个盘子?生:一共叠了多少件衣服?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二)一共洗了多少个盘子?用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板书:7 + 6 =2. 如何计算结果?用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1)师生交流,计数器拨数应该注意什么?使学生了解数位的重要性,并在拨数时关注数位。(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生:先拨7个珠,再拨3个珠,组成10后再把个位上的10个珠拨去,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最后在个位上拨出6剩下的3个珠,得出7 + 6 = 13(个)(板书得数)生:先拨6个珠,再拨4个珠,组成10后再把个位上的10个珠拨去,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最后在个位上拨出7剩下的3个珠,得出7 + 6 = 13(个)(3)讨论:这种方法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凑十法有关系吗?师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性。(4)质疑:老师我用6 + 7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吗?它也等于13个。板书: 6 + 7 = 13(个)当然可以,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两个加数可以调换位置,和不变。(三)一共叠了多少件衣服?拨一拨,说一说有什么计算的好方法。(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师生交流想法。板书:6 + 5 = 11(件) 5 + 6 = 11(件)(3)比较:说一说有什么计算的好方法?师生交流并小结,你喜欢哪种方法、擅长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但一定要明确凑十的意义。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方式也能体现计算的过程和道理,下面我们学以致用。三、学以致用完成教材练一练。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知道了劳动的意义,课下同学们回家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在劳动的过程中找一找有什么好玩的数学问题。教学板书:一 起 做 家 务(6,5加几的计算方法及运用)7 + 6 = 13(个) 6 + 5 = 11(件)6 + 7 = 13(个) 5 + 6 = 11(件)教学反思: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些方法,这节课借助计数器进行计算时,学生适应很快,可以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加深对凑十的理解,这对后面多位数加法有很好的正迁移。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创新思维,落实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