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20以内数与加法第5课时 一起做家务[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2025版)第10~11页一起做家务及练习。内容简析本节课主要是在上节课借助小棒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器进一步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的道理。借助小棒进行计算,学生更容易数出结果,小棒中的“一”和“十”可以直接数出来,而计数器作为十进位值制的重要计数工具,能更清晰地体现“满十进1”的过程。课前教师要让学生准备好计数器实物,或打印空白的计数器图。引导学生经历“满十进1”的过程;“一起做家务”一课借助能更好体现“位值”的计数器,让学生体会个位满十时向十位进1,初步感受十进位值制的原理;“小兔子安家”一课借助枝形图、数线让学生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表达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并在计算中发现2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这种整体设计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全面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与算法,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加数是几的情况上,有助于简化学习过程,减少记忆负担。学生在面对各种加法问题时通过基于真实数数情境和操作活动的具身学习,能够直接应用加法的基础知识和进位的概念,不断体会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满十进1”的通用规则,实现了数的认识过程与数的运算过程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受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及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整体理解,在学习中将更多精力集中在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上,从而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学情分析在学习《一起做家务》这一课时,学生已初步认识20队内的数具备一定数数能力,但对于数的分与合以及加法含义的理解尚浅。他们思维直观形象,抽象逻辑思维萌芽,需借助具体情境与实物操作理解知识。部分学生可能已通过生活经验知晓简单加法现象,但未形成系统数学算法。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根据图中信息,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2.借助直观操作活动,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计数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根据情境提出加法问题,理解用“凑十法”计算。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引“探究”T:我们已经学习了7、8、9加几的进位加法,你会计算吗?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一:探究6加几的计算方法T:劳动最光荣,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帮着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呢?T:看→找→提→列,根据这幅情景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加法问题?S:妹妹洗了7个盘子,哥哥洗了6个盘子,一共洗了多少个盘子?列式是6+7=?或者7+6=?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小棒计算,这节课我们使用计数器。T:要想计算7+6,我们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6,谁来说一说怎么拨?S:在个位上拨7颗珠子,表示7个一。T:“+6”应该在哪一位拨几颗珠子呢?S:在个位上拨6颗珠子,表示6个一。教师展示T:咦,计数器上只剩下3颗珠子,不够拨了,这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拨一拨。T:接下来该怎么办?S:“满十向前进一”把6拆成3和3,7+3=10,“满十向前进一”,在十位拨一颗珠子,再在个位拨三颗珠子。T:同学们听懂了吗?T:看,圈起来的10颗珠子,10个一表示1个十,可以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T:我们一起演示一遍,一遍演示一边说。S:先在个位上拨7颗珠子,再拨3颗珠子,“满十向前进一”,7+3=10,换成十位上的一颗珠子,最后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10+3=13,得7+6=13。追问:为什么“+6”,第一次只拨3颗珠子呢?S:因为7+3=10.T:第二次为什么又拨3颗珠子?S:因为“+6”,第一次加了3颗,还剩下3颗。T:看,7和3凑成10,我们是把6拆成了3和3。板书:T:同学们发现了吗?这节课也用到了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凑十法”。T:6+7=?你会拨吗?同桌合作,一起拨一拨。S:先在个位上拨6颗珠子,再拨4颗珠子,“满十向前进一”,换成十位上的一颗珠子,最后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10+3=13,得6+7=13。任务二:探究5加几的计算方法T:看→找→提→列,根据这幅情景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加法问题?S:哥哥叠了6件衣服,妹妹叠了5件衣服,一共叠了多少件衣服?列式是6+5=?或者5+6=?T:你会用计数器计算吗?四人小组合作要求:每个人都要拨一次,边拨边说、三、达标练习—活“应用”四、总结评价—拓“延伸”T: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S:我们借助计数器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利用凑十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更加方便。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借助小棒计算,这节课学习了借助计数器计算,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作业设计算一算6+5= 6+6= 8+7= 9+7= 7+5= 7+8= 6+9=板书设计一起做家务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给学生带来探究的体验与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无论是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还是兴趣激发,我们都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那就是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思维过程。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没有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落实,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