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起做家务》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一起做家务》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0以内数与加法
《一起做家务》
《一起做家务》是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关键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利用计数器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并利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求一共的实际问题展开。教材通过情景图展示小朋友做家务的场景,如洗盘子、叠衣服,引出加法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通过情景教学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 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利用计数器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2. 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解决求“一共”的实际问题。
3.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掌握利用计数器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
难点:灵活应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给大家讲讲故事吗?
出示一起做家务的情境图,提出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
师:经过刚才大家的讲解,老师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图中的小朋友在做家务,有的在洗盘子,有的在叠衣服,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做了多少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图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新知
活动一: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师:根据刚才大家的仔细观察,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提出一个能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任务要求:
组织语言,表述清楚问题;
列出算式,看看自己是否可以解决;
小组交流,分享自己不同的见解;
班级分享,汇报提炼。
师:整理提炼问题。
问题1:女孩洗了7个盘子,男孩洗了6个盘子,他们一共洗了多少个盘子?
问题2:男孩叠了6件衣服,女孩叠了5件衣服,他们一共叠了多少件衣服?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的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提出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求一共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先观察物体的特点,再分类整理,解决问题。
效果评价:在观察讨论的过程,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提出加法问题,检查学生列出的算式是否正确,并及时给予纠正和鼓励。
活动二:探究算法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列出了解决问题的算式,那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去探究问题1:一共洗了多少个盘子?
方法一:接数法
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出7个算珠,代表洗了7个盘子;
接着在计数器的个位上再拨出6个算珠,代表洗了6个盘子;
数一数个位上一共有几个算珠。
我们一块数一数,从7开始接着数,8,9,10,11,12,13,所以7+6=13。
方法二:凑十法
我们先从7颗算珠里拿出4颗,和6颗算珠凑成10颗,即6+4=10。我们去掉个位上的10颗算珠,在十位上拨1颗算珠代表1个十。7颗算珠拿出4颗还剩3颗,和前面的10相加,即10+3=13。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我们在凑十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先从从6颗算珠里拿出3颗,和7颗算珠凑成10颗,即7+3=10。我们去掉个位上的10颗算珠,在十位上拨1颗算珠代表1个十。6颗算珠拿出3颗还剩3颗,和前面的10相加,即10+3=13。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我们知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可以利用计数器计算,计算方法有接数法和“凑十”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计数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用计数器表示数,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计数器上珠子的变化与加法运算的关系,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并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
活动三:知识迁移,自主尝试
师:我们刚才已经总结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可以利用计数器计算,计算方法有接数法和“凑十”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自主计算问题2:一共叠了多少件衣服?
生1:接数法,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出6个算珠,代表叠了6件衣服;接着在计数器的个位上再拨出5个算珠,代表叠了5件衣服;数一数计数器上有11个算珠。所以6+5=11。
生2:凑十法。我们需要先凑出10颗算珠,再加上剩下的算珠就是一共叠的衣服件数。①先想5+5=10,再算10+1=11,所以6+5=11。②先想6+4=10,再算10+1=11,6+5=11。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以及对算法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自主计算的过程,检查学生计算是否正确,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并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
巩固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
【教材习题】
圈一圈,算一算。
思考:7个橙子和7个橙子合在一起,列式7+7;先用7+3=10,再用10+4=14
8颗白菜和5颗白菜合在一起,列式8+5;先用8+2=10,再用10+3=13
看一看,填一填。
思考:从7开始,先加3,再加3,即7+6,看图可知7+6=13.
3.把得数是12的算式涂上粉色,得数是11的涂上绿色。
思考:一次找出得数是12和11的算式,按要求图上颜色。
【拓展演练】
淘气的妈妈排队去买包子,她的前面有8个人,她的后面有5人,这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思考:妈妈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5个人,还要将妈妈自己也加上,所以列式8+5+1=14(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明确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可以利用计数器计算,计算方法有接数法和“凑十”法。
效果评价:教师巡视,有问题的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引和指导。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
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师:今天你的表现怎样呢?你的好朋友表现怎样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自由发言),再完成评价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伙伴,用客观准确的眼光看自己,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优势和不足。
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课后实践
综合实践:回到家观察家中的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可以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解决。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效果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完成实践活动,并给予表扬和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