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 平面内点的坐标第3课时 利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地理位置素养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方位角的概念,熟练掌握利用方位角和距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2.能够根据给定的方位角和距离在平面上确定具体位置,也能根据实际地理位置准确说出相应的方位角和距离.重点:熟练掌握利用方位角和距离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并据此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准确地确定方位角和距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下面的图片,思考:在野外探险时,人们是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的位置的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利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地理位置【类型一】 方位角和距离的直观表示一家超市的位置如图,则学校在这家超市的什么位置?解析:用方向定位法确定物体的位置时,一般先考虑方向,然后再确定距离.解:学校在超市的南偏西60°方向,且距离超市500m处. 方法总结: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但都需要两个数据.方向定位法所需的两个数据:一是方位角;二是距离.要避免出现缺少其中一个数据的错解.【类型二】 利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地理位置的理解应用如图是小明家和学校所在地的平面位置示意图,点O表示小明家,点A,B,C,P分别表示学校、商场、公园和停车场.已知OA=2km,OB=3.5km,OP=4km,点C为OP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1)学校、商场、公园和停车场中哪些到小明家的距离相同?(2)由图可知,公园在小明家南偏东60°方向2km处.请描述学校、商场、停车场相对于小明家的位置.解析: (1)要求哪些置到小明家的距离相同,此时不需考虑方向,只需要比较图上各线段长短;(2)结合各方位角和距离描述位置即可.解:(1)因为点C为OP的中点,所以OC=OP=2km.所以OA=OC.又因为OB,OA,OP各不相等,所以学校和公园到小明家的距离相等.(2)由图可知,学校在小明家东北方向2km处,商场在小明家北偏西30°方向3.5km处,停车场在小明家南偏东60°方向4km处.探究点二:利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数学拓展)A地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地的位置用经纬度可表示为( )A.北纬50°,东经130° B.北纬60°,东经130°C.北纬50°,东经150° D.北纬50°,东经40° 解析: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东经与北纬的度数两个数据,确定点A在东经的哪一条线上,北纬的哪一条线上,即可写出A地的位置. 方法总结:经线可视为竖线,纬线可视为横线,两线相交即确定了目标位置的经纬度,从而确定了目标位置.三、板书设计利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地理位置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部分落实,但学生从实际情境抽象数学模型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过程与方法目标待强化.方位角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学生掌握较好;学生确定方位角和距离存在困难,教学难点突破不够,需优化练习设计.11.1 平面内点的坐标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素养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按要求描点、连线,识别图形,计算面积.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重点: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难点:坐标平面内图形面积的准确计算及割补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数轴,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在建立了数轴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如图.那么,如何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是某教室学生座位的平面图,你能描述小明和小红同学座位的位置吗?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小明同学的座位在第2列第5行;小红同学的座位在第5列第3行.另外,图示中标出了数,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记作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记作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交点记作原点(用字母O表示),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可以用数对来简洁表示两位同学的座位位置.解:可以用有序数对(2,5)表示小明同学的座位位置,用有序数对(5,3)表示小红同学的座位位置. 方法总结:数学中,为了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了,这个有序数对叫作该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另外需注意,(a,b)与(b,a)表示不同的点.探究点二:在坐标平面内描点作图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3),B(-2,3),C(-4,-1),D(2,-3). 解析:本题关键就是已知点的坐标,如何描出点的位置,以描点B(-2,3)为例,即在x轴上找到坐标-2,过-2对应的点作x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到坐标3,过3对应的点作y轴的垂线,与前垂线的交点即为B(-2,3),同理可描出其他三个点. 解: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长度1)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A(0,2),B(-1,-2),C(2,0),D(-2,0),E(1,-2),A(0,2);观察得到的图形,你觉得它的形状像什么? 解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各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解:如图所示,形状像五角星. 方法总结: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P(a,b)的方法:先在x轴上找到数a对应的点M,在y轴上找到数b对应的点N,再分别由点M、点N作x轴、y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就是所要描出的点P.已知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描出对应点的位置,反过来在坐标平面上给一点,找出它对应的坐标,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三:坐标平面内图形面积的计算如图,已知点A(2,-1),B(4,3),C(1,2),求△ABC的面积. 解析:本题宜用补形法.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过点C作y轴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交于点E,过点B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分别交EC的延长线于点D,交EA的延长线于点F,然后根据S三角形ABC=S长方形BDEF-S三角形BDC-S三角形CEA-S三角形BFA即可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如图,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过点C作y轴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交于点E,过点B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分别交EC的延长线于点D,交EA的延长线于点F.∵A(2,-1),B(4,3),C(1,2),∴BD=3,CD=1,CE=3,AE=1,AF=2,BF=4.∴S三角形ABC=S长方形BDEF-S三角形BDC-S三角形CEA-S三角形BFA=BD·BF-DC·DB-CE·AE-AF·BF=12-1.5-1.5-4=5. 方法总结:主要考查如何利用简单方法求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坐标,求三角形面积通常有三种方法:方法一:直接法,计算三角形一边的长,并求出该边上的高;方法二:补形法,将三角形面积转化成若干个特殊的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差;方法三:分割法,选择一条恰当的直线,将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便于计算面积的三角形.三、板书设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学反思 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的学习,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11.1 平面内点的坐标第2课时 点的坐标特征素养目标1.熟悉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2.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直角坐标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形结合思想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熟悉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难点:正确认识坐标系的形成,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图形的位置.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某小区里有一块如图所示的空地,打算进行绿化,小明想请他的同学小慧提一些建议,小明要在电话中告诉小慧空地的形状,为了描述清楚,他使用了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叙述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各象限内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类型一】 已知点的坐标判断点所在的象限设点M(a,b)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1)当a>0,b<0时,点M在第几象限?(2)当ab>0时,点M在第几象限?(3)当a为任意有理数,且b<0时,点M在第几象限? 解析:(1)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的点在第四象限;(2)由ab>0知a,b同号,则点M在第一或第三象限;(3)b<0,则点M在x轴下方.解:(1)点M在第四象限.(2)可能在第一象限(a>0,b>0)或者第三象限(a<0,b<0).(3)可能在第三象限(a<0,b<0)或者第四象限(a>0,b<0)或者y轴负半轴上. 方法总结:熟记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表示第一象限内的点,(-,+)表示第二象限内的点,(-,-)表示第三象限内的点,(+,-)表示第四象限内的点.【类型二】 根据点所在的象限求字母的取值范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2)在第一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根据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可得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得m>2.故答案为m>2. 方法总结:求点的坐标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方法:根据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列出关于字母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即可求出相应字母的取值范围.【类型三】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点A(m+3,m+1)在x轴上,则点A的坐标为( )A.(0,-2) B.(2,0)C.(4,0) D.(0,-4) 解析:点A(m+3,m+1)在x轴上,根据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知m+1=0,求出m的值代入m+3中得出A(2,0).故选B. 方法总结: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根据点所在坐标轴确定字母取值,进而求出点的坐标.【类型四】 由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确定点的位置已知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1.如果过点P作两坐标轴的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的正半轴上和y轴的负半轴上,那么点P的坐标是( )A.(2,-1) B.(1,-2)C.(-2,-1) D.(1,2) 解析:由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可知点P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为2,又因为垂足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纵坐标为-2;由点P到y轴的距离为1,可知点P的横坐标的绝对值为1,又因为垂足在x轴的正半轴上,则横坐标为1.故点P的坐标是(1,-2).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的易错点有三处:①混淆距离与坐标之间的区别;②不知道与“点P到x轴的距离”对应的是纵坐标,与“点P到y轴的距离”对应的是横坐标;③忽略坐标的符号出现错解.若本例题只已知距离而无附加条件,则点P的坐标有四个.探究点二: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图形的位置【类型一】 根据点的坐标确定直角坐标系右图是一个围棋棋盘(局部),把这个围棋棋盘放置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白棋①的坐标是(-2,-1),白棋③的坐标是(-1,-3),则黑棋 的坐标是 .解析:由已知白棋①的坐标是(-2,-1),白棋③的坐标是(-1,-3),可知y轴应在从左往右数的第四条格线上,且向上为正方向,x轴在从上往下数第二条格线上,且向右为正方向,这两条直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由此可得黑棋 的坐标是(1,-2).故答案为(1,-2). 方法总结:根据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先将点的坐标进行上下左右平移得到原点的坐标,过这个点的水平线为x轴、铅直线为y轴.【类型二】 根据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求点的坐标长方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6,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使它的一个顶点的坐标为(-2,-3).请你写出另外三个顶点的坐标. 解析:以点(-2,-3)向右2个单位长度,向上3个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画出长方形,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即可. 解:按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长方形的一个顶点的坐标为A(-2,-3),∴长方形的另外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B(2,-3),C(2,3),D(-2,3).(答案不唯一) 方法总结:由已知条件正确确定坐标轴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当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不同,其点的坐标也就不同,但要注意,一旦直角坐标系确定以后,点的坐标也就确定了.三、板书设计点的坐标特征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docx 11.1 第2课时 点的坐标特征.docx 11.1 第3课时 利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地理位置.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