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1 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正确找出对称轴.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现象.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的概念.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一、情境导入观察下面的图片: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谈谈你的感想.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定义【类型一】 轴对称图形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解析: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紧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去判断,只要能找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A、B、D能找出对称轴,只有C不能找到对称轴,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根据图形的特征,尝试找到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即可确定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否则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意尝试多角度来观察图形和对折图形.【类型二】 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下列轴对称图形中,恰好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A.正方形 B.等腰三角形C.长方形 D.圆 解析:选项A中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选项B中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选项C中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选项D中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仍然是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注意不要遗漏.【类型三】 轴对称如图,哪一组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 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意义,经过翻折,看两个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若能重合,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解:(4)(5)(6). 方法总结:动手操作或结合轴对称的概念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尝试完成一个动态的折叠过程,你会得到结论.探究点二: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画法【类型一】 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图所示的两个四边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根据图形提供的条件求x,y. 解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得到两个图形全等,从而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解:因为两个四边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A=∠E=120°,∠D=∠F=100°,所以∠B=∠H=70°,AB=EH=5.所以y=70°,x=5. 方法总结: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线段或角的方法:先根据轴对称的特征确定两个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然后运用轴对称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把要求的边或角与已知对应边或角建立关系,从而求出待求的线段或角.【类型二】 成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如图,以AB为对称轴,画出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 解析:作出点C、D、E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C'、D'、E',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解: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轴对称的基本作图步骤是:(1)先找出已知图形中能够确定形状的关键点,如顶点、端点或中点等;(2)分别过这些关键点向对称轴作垂线,并延长至另一侧,使其两侧的线段相等,得到的点为这些关键点的对称点;(3)顺次连接作出的点,即可得到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 补充:各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此时对称轴所在直线为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其相关性质与判定在15.2学习)三、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本节教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例子时,可以让更多的同学说,更广泛地思考,最后应提醒学生要善于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认识自然.15.1 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1.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的关系.2.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重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的关系.难点:图形坐标变化规律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十一”黄金周,北京吸引了许多游客.一天,小红在天安门广场玩,一位外国友人向小红问西直门的位置,可小红只知道东直门的位置,不过,小红想了想,就准确地告诉了他.你知道为什么吗?结合老北京的地图向学生介绍:老北京城关于中轴线成轴对称设计,东直门、西直门就关于中轴线对称.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就可以在这个平面图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各个景点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用坐标表示出来.提问:这些景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你可以找出来吗?这些对称点的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二: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类型一】 求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如图,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5,3) B.(3,5)C.(5,-3) D.(3,-5) 解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由图可知,点A的坐标是(-5,3),所以,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5,3).故选A.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类型二】 利用两点成轴对称的性质求整式或字母的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7x+6y-13,y+x-4),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4y-2x-2,-6x-4y+5),求点A的坐标. 解析:设点A的坐标为(a,b),则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a,-b),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a,b),即A'与A″的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据此可列方程组求出x,y的值.解:由题意得解得所以点A的坐标为(-8,3). 方法总结: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同一点关于两坐标轴对称的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再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探究点二:作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1)、B(-2,4)、C(-1,2).(1)△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是△A'B'C',请写出点A',B',C'的坐标并作出对称图;(2)△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是△A″B″C″,请写出点A″,B″,C″的坐标并作出对称图;(3)△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是△A B C ,请写出点A ,B ,C 的坐标并作出对称图;(4)若以x轴为对称轴作△A B C 的对称图,会和△ABC重合吗?请总结这四次对称的坐标变化规律. 解析: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根据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y轴对称的规律,很容易找到对称点.解:(1)点A',B',C'的坐标分别是(4,1),(2,4),(1,2),对称图如下图中的△A'B'C'.(2)点A″,B″,C″的坐标分别是(4,-1),(2,-4),(1,-2),对称图如下图中的△A″B″C″.(3)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4,-1),(-2,-4),(-1,-2)对称图如下图中的△A B C .(4)以x轴为对称轴作△A B C 的对称图,得到三角形的坐标分别是(-4,1),(-2,4),(-1,2),正好是△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规律列表如下: 对称轴 原始点 关于y 轴对称 关于x 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 关于x 轴对称(x,y) (-x,y) (-x,-y) (x,-y) (x,y) 发现经过这四次对称变化,图形又“转”回原处. 方法总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两个图形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对称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如果两个图形关于x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对称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点的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是轴对称作图的依据.作轴对称图形,只要先求出已知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描出并连接即可得到对称图;研究规律问题时,要从特殊到一般,要逐步推导;感受图形的对称变化带来的坐标变化.三、板书设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通过找具有一定代表性,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及坐标轴的一些点的对称点及坐标,寻找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发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然后通过把对称轴是坐标轴变成了直线x=1和y=-1的变式探究,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拓展到直线x=m和y=n,使学生学会通过寻找线段之间的关系来求点的坐标并形成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5.1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教案)2025-2026学年度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15.1 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教案)2025-2026学年度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