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图能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掌握“一图二式”(交换乘数位置)解决同一问题。理解乘法算式中乘数位置变化与相同加数个数的关系,深化乘法意义的认知。能运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算法灵活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情境列出不同乘法算式(一图二式),理解乘数交换的意义。难点:准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区分不同观察角度的相同加数。三、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圆片情境图、教材例2)、磁性圆片。学具:圆片学具、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旧知练习:“3个5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3×5或5×3),回顾乘法意义。提问:“同一幅图能否写出不同乘法算式?”引出新课。(二)新知探究一图二式的情境探究呈现教材例2圆片图:竖看:6列,每列4个,加法算式4+4+4+4+4+4=24,乘法算式4×6=24。横看:4行,每行6个,加法算式6+6+6+6=24,乘法算式6×4=24。对比发现:4×6与6×4结果相同,乘数位置交换,意义分别为“6个4”和“4个6”。乘法算式的灵活应用讨论:“3个4相加”和“4个3相加”的乘法算式及结果,强化“交换乘数位置积不变”。(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教材第13页“做一做”)蛋糕图:横看“4个3”或竖看“3个4”,列出3×4=12和4×3=12。变式练习(教材第14页“练一练”)判断:“2个6的和写成6×6”(×),强调相同加数与个数的对应。移多补少:用乘法表示不规则排列的△(如5×3=15)。(四)课堂小结总结: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乘法算式(如a×b和b×a),结果相同。强调: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乘数位置反映观察角度。(五)课后作业基础作业:用两种乘法算式表示“5组,每组2个○”。实践作业:找生活中可用“一图二式”表示的场景(如队列排列)。六、板书设计2.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例:圆片图 竖看:6列×4个 4×6=24 横看:4行×6个 6×4=24 结论:交换乘数位置,积不变。 七、教学反思学生能掌握“一图二式”,但部分对“相同加数”与“个数”的对应仍模糊(如误将“3行5个”写成5×3)。需加强直观操作,通过圈一圈、说一说强化“每行/列数量×行数/列数”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