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4 6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经历6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能准确背诵口诀。通过观察发现6的乘法口诀规律,掌握用口诀快速计算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实用性,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编制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与算式的对应关系。难点: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口诀记忆技巧。三、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糖葫芦情境图、口诀表格)、磁性糖葫芦卡片、蜜蜂模型。学具:练习纸、彩笔(记录口诀)。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复习提问:出示 乘法口诀填空:“( )五十五” “二( )得八” “三四( )”,引导学生补充。预设回答:“三” “四” “十二”。追问:“谁能完整背诵1~5的乘法口诀?”预设表现:学生集体或个别背诵,关注“三三得九” “四五二十”等口诀的准确性。(二)新知探究情境引入(例1):展示糖葫芦图片:1串6颗山楂,提问:“1串有几颗?2串呢?”预设回答:1串6颗,2串6+6=12颗。呈现表格,引导填写3~6串的山楂颗数:提问:“3串怎么算?4串呢?”预设回答:3串6+6+6=18,4串18+6=24,逐步写出加法结果。编制乘法算式:提问:“2串山楂用乘法怎么表示?”预设回答:6×2=12,解释“2个6相加”。依次引导写出3×6=18、4×6=24、5×6=30、6×6=36,强调乘数顺序。推导6的乘法口诀:以6×1=6为例,提问:“这句算式怎么编口诀?”预设回答:“一六得六”,强调“得”字用法。逐步推导其他口诀:6×2=12→二六十二6×3=18→三六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5=30→五六三十6×6=36→六六三十六提问:“ ‘三六十八’对应哪些算式?’’预设回答:3×6=18和6×3=18。口诀规律与记忆:展示口诀列表,提问:“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有什么规律?”预设发现: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如十二到十八差6)。引导记忆技巧:提问:“忘记‘三六十八’怎么办?’’预设方法:用“二六十二”加6,或“四六二十四”减6。(三)课堂练习基础练习(做一做第1题):出示口诀空缺处,如“三六( )” “五六( )”,提问补全。预设回答:学生齐答“十八” “三十”,并列出对应算式。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展示蜜蜂图片,提问:“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呢?”预设思路:3×6=18,用“三六十八”;6×6=36,用“六六三十六”。计算练习(练一练第1题):出示算式3×6、6×6,提问计算方法。预设回答:3×6想“三六十八”得18,6×6想“六六三十六”得36。变式练习(练一练第3题):呈现三组算式:6×3+6、6×4、6×5-6提问:“每组算式得数有什么关系?”预设发现:都等于24,因为3个6加1个6是4个6,5个6减1个6也是4个6。生活应用(练一练第7题):提问:“几和几相乘得12?”预设答案:3×4、2×6,引导用口诀“三四十二” “二六十二”。(四)拓展提升展示规律填数图:1 4 42 5 106 3 ?提问:“第三组右边应填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推理:左边和下边数相乘得右边数,6×3=18,故填18。(五)课堂小结引导回顾:提问:“今天学了哪些6的乘法口诀?相邻口诀有什么特点?”预设总结:学会一六得六到六六三十六,相邻得数差6。口诀齐读:集体朗读口诀,强化记忆。五、板书设计2.2.4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规律:相邻口诀得数差6。六、教学反思学生能参与口诀编制,但“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易混淆顺序,需通过口诀接龙强化。部分学生对“六六三十六”的唯一性理解不足,可结合手势操辅助记忆,后续增加生活实例练习,如计算六边形边数,提升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