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能通过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区分“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与几的和”,正确选择乘法或加法解决问题。
经历“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题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在对比分析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细致审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乘法与加法的应用场景,正确解答两类求和问题。
难点:用画图等方式表征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本质差异。
三、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例5情境图、练习题)、磁性教具(桌子卡片)、画图工具。
学具:练习纸、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画图表征算式
出示问题:你能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吗?
6×3
5+2
预设:画出3组图形,每组6个表示6×3;画出5个和2个分开的图形表示5+2。引导学生说明画图理由,复习乘法表示“几个几”、加法表示“两数合并”。
(二)新知探究
对比分析例5
呈现题目: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两排桌子,一排4张,另一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提问:仔细读题,看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两题都求总数,但(1)题是4排每排5张,(2)题是两排分别4张和5张。
分析解答过程
第(1)题:
提问:第(1)题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求4个5是多少,用乘法5×4=20张,解释每排5张,4排即4个5。
第(2)题:
提问:第(2)题是求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预设:求4和5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4+5=9张,因为两排数量不同,是合并不同部分。
画图验证差异
提问:画画图看看两题的不同在哪里?
预设:学生画出(1)题4排每排5个○,(2)题分两排画4个和5个○,直观感受“几个几”与“几加几”的区别。
总结: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求不同数的和用加法。
(三)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包装问题)
出示题目:
(1)每种包装各买一盒,一共买了多少块点心?(每盒6块和每盒4块)
(2)如果买4盒每盒6块的,一共买了多少块?
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加法?第(2)题为什么用乘法?
预设:(1)题是6和4合起来,(2)题是4个6相加,学生列式6+4=10块和6×4=24块。
变式练习(刘奶奶家的鸡和鸭)
呈现问题:
(1)刘奶奶家养了两种鸡,一种3只,另一种6只,多少只鸡?
(2)养了3种鸭子,每种6只,多少只鸭?
提问:鸡的问题为什么用加法?鸭的问题为什么用乘法?
预设:鸡是两种数量合并,3+6=9只;鸭是3个6相加,6×3=18只,强调“每种6只”即相同数量。
生活应用(插花问题)
出示条件:3束玫瑰和4束百合花,每束百合花6朵。
提问:一共用了几束花?多少朵百合花?
预设:花束总数3+4=7束,百合花是4个6朵,6×4=24朵,区分“束数相加”与“每束朵数相乘”。
拓展练习(食品售卖车)
价格表:煮玉米5元/根,小米粥4元/杯。
提问:买1根玉米和1杯粥多少钱?3人各买1杯粥多少钱?
预设:5+4=9元,3个4元用4×3=12元,巩固加法与乘法的选择。
(四)拓展提升
问题:天天一家3人买蛋糕和酸奶,蛋糕4元/块,酸奶2元/瓶,一共花多少钱?
提问:可以怎样想?
预设:
方法一:先算1人花费4+2=6元,再算3人6×3=18元;
方法二:先算3块蛋糕4×3=12元,3瓶酸奶2×3=6元,再相加12+6=18元。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体会解题思路的多样性。
(五)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解决问题时,怎样区分用乘法还是加法?
预设: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求不同数的和用加法。解决问题要先读题,再分析,最后检查。
五、板书设计
2.2.5 解决问题(一)
(1)4排桌子,每排5张 → 4个5 → 5×4=20(张)
(2)两排桌子,4张和5张 → 4+5=9(张)
关键:相同数相加用乘法,不同数相加用加法。
六、教学反思
学生能通过画图区分两类问题,但部分人对“每排” “每种”等关键词不敏感,易混淆乘法与加法。后续需加强关键词圈画训练,设计对比练习,如“3组每组5个”与“3个和5个”,帮助学生精准判断数量关系,提升解题准确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