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数学学科
1.1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页内容及第2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偶熊和长方体,了解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所看到的形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过程,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体会观察位置与看到形状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理解观察位置对看到形状的影响。
2.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的差异,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观察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观察情境,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主要通过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学习,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操作中深化理解。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 A: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 “盲人摸象” 的故事:从前,有几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 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 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 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为什么盲人们对大象的描述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他们摸的部位不同。
教师引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观察物体也和盲人摸象类似,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观察物体”。
预设B:多媒体导入
教师展示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座建筑物的图片,比如从正面、侧面、上面拍摄的教学楼。
教师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图片都是拍的同一座教学楼,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是因为拍摄角度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观察实物(以玩具小熊为例)
教师将玩具小熊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坐在小熊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坐在你这个位置,你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进行观察和小组交流后,教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小熊的样子。
教师: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展示教材中“下面左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不同?”的案例。
引导学生观察案例中的人物位置和物体形状,分析每个同学看到的物体形状。
例如,小亮站在物体的正面,所以他看到的是物体的正面形状;小明站在物体的侧面,看到的是物体的侧面形状等。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理解。
(二)观察立体图形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
思考: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有什么不同?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教师总结长方体的观察结果: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观察到的形状相同。
2.出示例1
“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 “我和小明看到的是一样的”“我从上面看” 等提示信息,结合之前观察物体的经验,判断出每幅图对应的观察者。同样,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
(三)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
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练习题设置了两道观察物体的题目,第1题是将观察物体和数学计算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是用两个几何组合体的形式考查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回顾: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观察物体时要注意观察的位置;学会了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等。
教师总结:观察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拍照、设计建筑等。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现象。
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通过多种情境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物观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2.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存在个别学生 “搭便车” 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拓展练习部分时间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充分思考和表达。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