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数学学科
2.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7页例2及下面的做一做。
内容简析
通过求一共有多少盒酸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掌握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通过“6×3+4”“4+6×3”两个算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运算顺序,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运用引导法和自主探究法,通过解决“跷跷板乐园”等情景中的问题,呈现矛盾冲突,在自主探索、对比交流中,使学生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
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展示教材例题2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进行分类统计酸奶盒数。大家先看一共有几组酸奶,再看每组酸奶有几盒。学生一一回答后,教师再提出: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方式,直接利用教材例题渲染情景气氛,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由此进入本课新授的学习内容中。】
预设B:谜语导入法: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着笑嘻嘻。同学们,你们能猜出它是游乐园中的什么吗 (跷跷板)快来看,快来看!跷跷板乐园里,每个跷跷板上坐着4只小动物,这边压下来,那边翘起来!3个跷跷板上的小动物们玩得真欢乐!还有3只小动物在场地上跑来跑去,大家叫喊着:“嘿哟,嘿哟!跷跷板翘起来喽!”你知道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在玩耍吗
【设计意图:先用朗朗上口的谜语开头,然后描述跷跷板乐园里小动物们玩耍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引出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7页例2的情境图。
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学生可能会获得以下信息:有4组酸奶,第一组有4盒,后面3组每组有6盒。对于学生回答缺乏一定顺序或者表述不完整的,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获取零散信息的学生建立一定的顺序,并逐步完整地进行表达。
(2)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3)解决上面的问题。
①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的问题,学生先独立列式并计算,然后学生汇报、交流。
②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1:分步计算 方法2:不带括号的综合算式(1) 方法3:不带括号的综合算式(2)
 6×3=18(盒)        6×3+4        4+6×3
 18+4=22(盒) =18+4 =4+18
=22(盒) =22(盒)
指名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后面探究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2.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1)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地说一说每种方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通过交流,学生会发现无论哪一种列式,第一步都是先算出每组6盒的有多少盒,也就是要先算这一步。
(2)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①呈现算式:6×3+4和4+6×3。②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4+6×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不带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3.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且我们也知道了数学上对运算顺序的规定,大家有信心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吗
教师直接出示加除、减除、除加、除减的两步运算试题。
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三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
完成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尤其是最后一道题,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知道两个乘法是可以同时计算的,但是要注意脱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通过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对运算顺序的学习,强化认知。】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在不带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个别同学在计算时出现了先算前边部分的错误写法,教师及时进行了纠正,今后要多练习,进行强化巩固。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6×3+4   4+6×3
=18+4  =4+18
=22(盒) =22(盒)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