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数学学科第四单元 乘法口诀(一)第1课时 文物中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43~44页内容。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与运算”范畴。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看图、实践联系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从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性。为后面继续学习6—9的乘法口诀、除法的意义做好铺垫。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体验运用口诀计算的简便性。教学重难点1.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会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时,借助文物中的乘法口诀,激发学生探究口诀的兴趣,其重点要放在理解口诀含义和编制口诀上,借助点子图模型进行编制。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现“积末位0/5交替”的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教师介绍刻有乘法口诀表的秦简和楚简。(出示主题图)淘气提问:“二五而十,三五十五”是什么意思?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5有关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文物中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借助文物中的乘法口诀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探索乘法口诀,感悟数学文化。】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理解意义师: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生1:我认为“二五而十”指的是2个5相加是10的意思,就像我们的一双手就是2个5,一共有10根手指头。生2:我认为“三五十五”是3个5相加是15的意思,可以一行画5个圆圈,画这样的3行就是15个。师:同学们的猜想很正确,这两句确实表示这样的意义。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乘法算式吗?生:5×2=10,5×3=15。师:接下来看看我们能不能编出更多关于5的口诀。2.编制口诀(1)提出要求活动要求:借助圆点图,圈一圈,数一数,列出乘法算式,尝试编出5的乘法口诀。(2)学生独立探索(3)汇报交流生1:1行圆点表示1个5,1个5是5,列出的乘法算式是1×5=5或5×1=5,编出的口诀是“一五得五”。生2:2行圆点表示2个5,2个5是10,列出的乘法算式是2×5=10或5×2=10,编出的口诀是“二五而十”。师:“二五而十”就是“二五一十”的意思,我们为了和其他口诀保持一致,读作二五一十。生3:3行圆点表示3个5,3个5是15,列出的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编出的口诀是“三五十五”。生4:4行圆点表示4个5,5,10,15,20,4个5是20,列出的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编出的口诀是“四五二十”。生5:5行圆点表示5个5,5+5+5+5+5=25,5个5是25,列出的乘法算式是5×5=25,编出的口诀是“五五二十五”。生6:为什么前面四句口诀都列出两道乘法算式,而这句只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呢?师:这句口诀中的两个乘数一样,交换乘数位置后算式还是一样的。生7:6行圆点表示6个5,就是比5个5多一个5,25+5=30,6个5是30,列出的乘法算式是6×5=30或5×6=30,编出的口诀是“五六三十” 。生8:7行圆点表示7个5,就是在6个5的基础上再加1个5,7个5是35,列出的乘法算式是7×5=35或5×7=35,编出的口诀是“五七三十五”。生9:8行圆点表示8个5,7个5是35,再加1个5,8个5是40,列出的乘法算式是8×5=40或5×8=40,编出的口诀是“五八四十”。生10:9行圆点表示9个5,8个5再加1个5,就是40+5=45,9个5是45,列出的乘法算式是9×5=45或5×9=45,编出的口诀是“五九四十五”。(4)朗读口诀师:大声读一读编出的5的乘法口诀,记熟了乘法口诀就不用每次1个1个再加了。【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自己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规范,充分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为学生记忆和运用乘法口诀奠定基础。】3.探索规律(1)认真观察,交流发现师:仔细观察5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生1: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不是五就是十,第一句口诀得数末尾是五的话,第二句口诀得数末尾就是十。生2:我发现下一句口诀中的积比上一句口诀中的积大“5”。 比如,“二五一十”比“一五得五”大5,“三五十五”比“二五一十”大5,再往下看,“五八四十”比“五七三十五”大5,“五九四十五”又比“五八四十”大五。生3:我还发现上一句口诀中的积比下一句口诀中的积小“5”。比如“五五二十五”比“五六三十”小5,“四五二十”又比“五五二十五”小5。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4:5的乘法口诀表示的是几个5是多少,所以上下两句口诀相差一个5。(2)不同方法,记忆口诀1.提出困惑生1:老师,口诀背起来挺顺溜的,可我总是记不住四五是多少,该怎么办呢?2.记忆方法交流生2:可以用前面一句“三五十五”,再加一个5就是“四五二十”了,也可以用后面一句“五五二十五”减去一个5,就是“四五二十”。生3:可以借助我们身体上的手指,看着手指数一数是几个五,就能记住了。生4:可以想点子图。2个5就是10,我画在一行上,4个5就是这样的两行,也就是20。生5:在数线图上跳格子,会用到口诀。【设计意图:观察5的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学生把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运用到记忆口诀的活动中来,既有效地记忆了口诀,又加深了对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1.完成书上P44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借助杯子情境进一步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含义。2.完成书上P44练一练第2题。借助数线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含义。3.完成书上P44练一练第3题。通过同桌两人对口令,熟练记忆5的乘法口诀。4.完成书上P44练一练第4题。引导学生对比两组结果,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5.完成书上P44练一练第5题。借助直观模型理解五七三十五表示5个7或7个5。【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进一步熟练记忆5的乘法口诀。】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口诀的编制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教学时,要注意充分放手,可以借助直观的方法,比如数手指,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方便学生理解。可能还要结合实物,比如小棒或者图片,让学生有具体的感知。然后是通过游戏或者歌曲来增加趣味性,比如拍手歌或者节奏记忆,这样学生更容易记住。我的反思:板书设计文物中的乘法口诀5×1=5 1×5=5 一五得五5×2=10 2×5=10 二五一十5×3=15 3×5=15 三五十五5×4=20 4×5=20 四五二十5×5=25 5×5=25 五五二十五5×6=30 6×5=30 五六三十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5×8=40 8×5=40 五八四十5×9=45 9×5=45 五九四十五第2课时 做家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45~46页内容。内容简析本节内容是通过“做家务”的情境,把2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活动中,引导学生借助小棒探索筷子的双数和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编出2的乘法口诀,并通过方法和规律的分享记住2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1.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时,通过做家务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小棒、点子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编制2的乘法口诀。2.本节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编制2的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进一步理解和记忆2的乘法口诀。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出示情境图师:孩子们,你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会做哪些?做家务里可也藏着数学问题呢!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做家务里的数学问题吧!板书课题:做家务师:小明也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家里来客人了,爸爸妈妈正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他见到爸爸妈妈这么忙,也来帮着做家务。快看,他在帮着做什么?生:摆筷子。师:你能不能猜到小明家一共有几个人吃饭呢?该摆几双筷子?【设计意图:以贴近生活的对话引入新课,制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孩子们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让孩子们从情境图中主动观察发现,使信息最大化,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填写表格师:你的眼睛真亮!每个人需要一双筷子,所以小明得摆上9双筷子,你也会摆吗?那现在让聪明能干的你们和老师一起来摆摆看吧!师:看!一双有几根?(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生:1×2=2,2×1=2。师:那2双有几根呢?三双?四双呢?……活动要求:借助小棒摆一摆,填写表格。学生反馈表格数据。【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展示添加每双筷子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仿佛置身情境之中,提高兴趣。在筷子的摆放过程中,询问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让学生深刻感受“1双筷子有2根”“每添加1双筷子就是增加了2根”的规律。】2.编制口诀(1)认识口诀师:7双筷子有几根?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有14根,我是2根2根加在一起算出来的。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来呢?生:2的乘法口诀!师:你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编5的乘法口诀的吗?你能试着编写出2的乘法口诀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第一个乘法算式怎么编?生:先把两个乘数表示出来,再写得数,一二得二。师: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生:1个2是2。师:谁来试试2×2=4?表示什么意思?生:口诀是二二得四,表示2个2是4。……(2)试编口诀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编一编后面的乘法口诀吧!活动要求:(1)列乘法算式分别算出3双、4双……9双各有多少根。(2)编出这几个乘法算式对应的乘法口诀。(3)反馈交流生1:1双筷子有2根,3双筷子有3个2,列式就是2×3,也可以是3×2;2、4、6,结果是6,所以口诀就是“二三得六”。生2:1双筷子有2根,4双筷子有4个2,列式就是2×4,也可以是4×2;2、4、6、8,结果是8,所以口诀就是“二四得八”。……生展示,将个别有误的口诀集体纠错。【设计意图: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设计了自行编写的环节,特别设计了“纠错”环节,在生生互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的乘法口诀含义。】3.识记口诀(1)发现特点师:仔细观察,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呢?生1: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的多2。生2:知道了二五一十,再加一个2,就知道了二六十二。……师:你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现在,就用上我们刚刚发现的特点再读两遍,边读边记。看谁记得最准确!(2)识记方法师:如果你忘记了“二七”这句口诀,可怎么办呀?生1:我们就可以根据规律,在“二六十二”的基础上加上1个2,也可以在“二八十六”的基础上减去1个2,这样就知道二七等于十四了。生2:因为“二五一十”比较容易记住,我们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加上1个2,变成“二六十二”,再加上1个2,就变成“二七十四”了。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1.完后书上第46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画,再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幅图,发现2个5与5个2相等,4个5与10个2相等。2.完后书上第46页练一练第2题。圈出的数分别是6、8、10、12、14、16、18,进一步巩固2的乘法口诀。3.完后书上第46页练一练第3题。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快速地说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人一组进行练习。4.完后书上第46页练一练第4题。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2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了乘法口诀后,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会背的基础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的乘法口诀。】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今天学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回顾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创设了“摆筷子”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已经有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对如何编制口诀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来自主编制口诀。我的反思:板书设计第3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47~48页内容。内容简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3和4的乘法口诀。教科书创设了淘气和笑笑组装三轮车和小汽车的情境,通过淘气和笑笑的话,引导学生探索三轮车和小汽车的数量与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编制出3和4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独立编制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口诀间的关系,发展推理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口诀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3、4的乘法口诀。2.体会口诀之间的联系。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填表,用直观的方法理解口诀的含义,让学生对口诀有具体的感知,通过游戏或拍手歌来记忆口诀。2.本节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借助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圈点子图来理解3和4的累加。然后是编口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更好地记忆口诀。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三轮车吗?它为什么叫“三轮车”呢?生:见过,有3个轮子。师:那小汽车有几个轮子?生:4个轮子。师:淘气和笑笑想做几辆玩具车送给好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下需要几个轮子吧!引出课题:需要几个轮子【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探索方法师:想一想,怎样编制出3和4的乘法口诀?生1:先算出需要的轮子数,再编口诀。生2:一三得三,下一句的得数总比前一句多3,4的口诀是多4。生3:可以用小圆片或点子图边摆边算。2.自主探究(1)独立填写师:请你借助小圆片或点子图算一算,填写下面表格。有几辆车有几个轮子(2)交流反馈学生将摆、圈、算的结果进行汇报。3.编制前两句口诀活动要求:根据表格,尝试编写前两句口诀。生1:1辆三轮车3个轮子,乘法算式是1×3=3或3×1=3,根据我们前面编口诀的经验,编出的口诀就是一三得三。生2:2辆三轮车得到2个3,乘法算式是2×3=6或3×2=6,这是我们学过的口诀,二三得六。生3:1辆小汽车4个轮子,乘法算式是1×4=4或4×1=4,根据我们前面编口诀的经验,编出的口诀就是一四得四。生4:2辆小汽车2个4,乘法算式是2×4=8或4×2=8,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口诀,二四得八。4. 独立编制其他7句口诀(1)自主探索活动要求:继续列乘法算式,算出结果,再根据编制2、5口诀的经验来编出3和4剩余的口诀。(2)汇报交流学生对每句口诀进行交流反馈。师小结:同学们讲得很清楚,请大家边读边检查一遍自己编的口诀。把正确的口诀填写在数学书上。【设计意图:借助图表、小棒、点子图的直观操作,让学生经历编制3、4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编制口诀的方法,理解3、4乘法口诀的含义。】5.探索规律(1)交流规律师:在写口诀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生1:我发现3的口诀中下一句口诀中的积总是比上一句口诀中的积大三;同样的上一句口诀中的积也比下一句口诀中的积小三。而4的口诀是差4。师:为什么会这样呢?预设:因为3的乘法口诀表示的是几个3的和是多少,所以上下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一个3,而4的乘法口诀表示的是几个4的和是多少,所以上下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一个4。生2:我找到了三位老朋友三五十五、二三得六和二四得八,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口诀。三五十五既可以表示3个5相加,也可以表示5个3相加。二三得六既可以表示3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3相加,二四得八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师小结:原来乘法口诀中有这么多有趣的小秘密。想一想,这些发现能帮助我们什么呢?生:记忆口诀。(2)提出困惑丽丽三四十二这句口诀总是记不住,你有什么好办法吗?(3)交流方法生1:忘记了结果是多少时,可以画图数一数。生2:请我们的老朋友三五十五来帮忙,3×4比3×5的积小3,所以减去3就可以了。师小结:这些有趣的发现还能派上大用场:一个规律、一位老朋友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设计意图:通过探索3和4口诀之间的规律,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表示几个几的含义,帮助学生熟练记忆口诀。】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1.完成书上P48练一练第1题。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明确图中说得是几个几,再列出乘法算式,并根据乘法口诀写出积。2.完成书上P48练一练第2题。用连线的方式呈现题目,巩固用乘法口诀求积,体会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3.完成书上P48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先找规律,独立填写,再进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口诀的含义,熟练记忆3和4的乘法口诀。】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教学时,学生已有学习5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但日常生活中3个3个、4个4个地数数比较少,学生对3和4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节课特别强调了熟练记忆并运用3的乘法口诀。本节课要注意充分放手,让学生探究几辆三轮车、小汽车的数量与几个轮子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其中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学生利用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口诀的记忆,这些教学环节都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我的反思:板书设计需要几个轮子3×1=3 一三得三 4×1=4 一四得四3×2=6 二三得六 4×2=8 二四得八3×3=9 三三得九 4×3=12 三四十二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3×8=24 三八二十四 4×8=32 四八三十二3×9=27 三九二十七 4×9=36 四九三十六第4课时 回家路上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49~50页内容。内容简析本节内容是综合应用学过的2~5的乘法口诀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练习课,教科书创设了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乘法数量关系的数学信息,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三个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学过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1.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较为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实际意义。2.本节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交流辨析中感受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表达不同意义。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1.出示情境图动物学校放学啦!小动物们正有序地走出学校。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生2:草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2.提出数学问题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引出课题:回家路上【设计意图:创设动物学校放学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1)活动要求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2)交流汇报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学生交流不同的做法,及所利用的口诀。生1:画图法。生2:连加。生3: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3)总结方法师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2.深入探究(1)算式2×6可以解决图中的什么问题?生1: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两队有2个6,就是12只小狐狸。生2:每排有2只小猴,有6排就是12只小猴。生3:找到每组有2个,有6组的,或者每组有6个的,有2组的,就可以用2×6解决。(2)算式2×6可以解决图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生:不相同,一个表示6个2相加,一个表示2个6相加。(3)2×6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达两个含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沟通画图、连加和乘法算式之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以及乘法口诀的实际意义,并发现2个6和6个2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1.完成书上第50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独立提取数学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完成书上第50页练一练第2题。数线图是常用的直观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小段表示的数量是多少。3.完成书上第50页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先读懂图意,再列式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2~5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今天学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对枯燥的训练往往不感兴趣,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节课创设了动物学校放学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乘法数量关系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了初步的应用意识。我的反思:板书设计回家路上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2×6=12(只)4×4=16(只) 2个6或6个2口诀:二六十二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