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线段、射线和直线
教学内容
人教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1~62页内容,62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教材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射线和直线。关于线段的编排,教材是先直观呈现拉紧的线、绷紧的弦,再语言描述,最后用符号表示线段。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教学难点: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和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观察描述、特点归纳,认识图形的性质,来逐步完成对图形的构建。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实物感知法
课前准备一件教学用品:蜘蛛一只。上课铃响,教师手捧一个小纸盒走进教室,神秘地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师的纸盒中有个宝贝。谁想来看看?”踊跃举手的同学依次上来观看,看完的需要详细描述看到了什么?都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大概可以描绘出蜘蛛和蜘蛛网的形状。然后教师现场演示一下蜘蛛从高处悬丝落下的过程,一条直直的线慢慢延伸开来。(远处的同学可以到近处来观看)然后由这条线拓展开,逐渐进入课题中。
【设计意图:实物感知,直观形象,蜘蛛从高处垂下丝线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预设B:课件联动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请看屏幕。引导学生看课件:电线、电话线、电视天线、广播线、电话机的话绳、跳绳的绳子,写字的时候铅笔笔尖移动会画出各种各样的线。观看结束,启发学生尝试画线。
画线活动:可以利用工具,也可以不利用;可以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你自己喜欢的线。完成后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互相欣赏一下。将画的线进行分类,并说出相关的理由。(直的 弯曲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一些直直的线。
【设计意图:由学生经常见到的一些生活场景引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对线也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1.认识线段
(1)观察教材第61页上方的情境图。
提问: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什么?(课件演示:线段)
思考:观察屏幕上的线段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想知道这根线、这根弦有多长,你有办法吗?
举例说明: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线段吗?指一指。(注意要指出线段的2个端点)
(2)操作活动: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①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②介绍线段的字母表示方法。(例:线段AB)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线段”的认识建立在具体的生活模型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认识图形特征,形成表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本课做铺垫。】
2.认识射线
(1)谈话:注意看,老师现在将线段右边的这个端点去掉,让它向右边延长,再延长,无限延长。
提问: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测量出它的长度吗?
举例说明:想一想,射线的特点与生活中哪些现象类似呢?
学生:手电筒的光束,汽车车灯的光束,探照灯的光束等。
(2)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请你从A点出发画一条射线。
②交流订正,补充提问:能从A点出发再画一条射线吗?还能画吗?
③引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归纳: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④介绍射线的字母表示方法。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表示,如
射线AB。注意:端点处的字母标在前面。
【设计意图:从线段到射线的变化,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两种图形的不同,激发了学生认识“射线”的兴趣。生活中类似“射线”现象的呈现,有助于学生认识射线的特点。画射线的活动,又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的图形性质。】
3. 认识直线
(1)谈话:注意看,老师要将这条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使这个图形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提问: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能测量出它的长度吗?
(2)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任意画一条直线。介绍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如:直线AB或直线l。
②过一点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③经过两点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④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归纳: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生活中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直线,而生活中有线段和射线,学生容易分清这两种线的特点,因此“认识线段—认识射线—认识直线”这样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最后通过过一点和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这两个问题的拓展练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距离。
(课件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
(1)猜一猜小明可能怎么走。
(2)描出不同的路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明有3种路线去学校:
(3)想办法测量一下,描出最短的路线,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或动手实际测量比较一下,发现: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方法:用线量出从小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的长度,然后把线拉直与中间的路线比较;再用线量出从小明家到商店再到学校的长度,然后把线拉直与中间的路线比较。发现:走中间的路线最近。
小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间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
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
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种“线”,老师对大家的将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家今后能够像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学习射线那种一旦出发就勇往真前的精神;更希望大家能像线段那样成为一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因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数学活动,自主学习。
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尝试“过一点画几条射线、几条直线”“过两点画几条直线”,自主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于是我安排小组合作完成一张有关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探究表,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发挥各自才能,后进生也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巩固学习这三种图形的相关知识。
2.联系生活,加深印象。
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的特点之后,为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内容,可以增加找生活中的例子的环节,让学生交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也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在举例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线段、射线和直线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线段、直线、射线的特
点和组成。进一步认识线段的性质与两点间的距离。
回顾线段的初步认识。如:
这样的图形是线段。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特点: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引导归纳: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归纳: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