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40~41页内容。内容简析教材从学生的身高数据出发,引导学生分男、女调查小组里每个同学的身高,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让学生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数据的分析、整理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教学目标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要求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与学法组织学生操作、讨论,在小组合作中探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教学时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引出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你知道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能够用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能举例说明吗?指名说一说。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看看生活中什么情况需要应用我们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用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提取生活经验,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师生合作,探究新知谈话: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项作业,回家测量自己的身高,你能告诉我你的身高是多少吗?学生汇报。出示我国儿童8岁9岁中等身高范围标准表格:提问:你能看懂这个表格什么意思吗?小组交流:说一说对表格的理解和自己的身高情况。交流后汇报:根据表格我们知道,八岁、九岁男生的身高和女生的身高中等范围是不一样的。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合理的标准。分组活动:按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表格记录组内成员的身高。( )岁( )生身高情况记录表姓名 身高(厘米) 姓名 身高(厘米) 姓名 身高(厘米)根据身高情况记录表完成身高情况统计表。( )岁( )生身高情况统计表月 日身高(厘米) 合计 ( )以下 ( )-( ) ( )以上人数汇总全班身高情况统计表。三( )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月 日身高 合计 低于中等范围 处于中等范围 高于中等范围人数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各小组身高处于中等范围的有多少人?全班同学呢?如果在三年级的其他班级调查,结果会一样吗?如果在全校不同年级调查呢?指名回答,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提问:根据调查你还能知道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吗?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回答,学生根据调查实际情况回答,只要回答的合理都要予以肯定。回顾反思。提问: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分组收集数据。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汇总全班数据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在整理数据时,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优化,在小组合作内完成数据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统计结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巩固应用,学有所得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说一说如何根据学生身高情况统计出每个范围内的人数,怎样做不会重复和遗漏。完成后互相核对结果。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先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每个范围内的人数再填表。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提醒学生做好标记统计各个范围内的温度,不要重复和遗漏。根据气温的趋势发现11月下半月气温在逐步降低,合理推断12月的平均气温变化情况。【设计意图: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够根据统计的结果合理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全课总结,融会贯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收集数据和分段整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根据要求自己设计调查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教海拾遗、反思提升今天这节课从学生的身高数据入手,让学生分组记录每位同学的身高,并根据要求分段整理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的结果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有待改进之处:在统计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整理要认真细致,不能出现重复和遗漏的现象,如果一个小组出错,会导致全班的统计数据出现错误,所以在数据整理时做好标记,一个一个记录。我的反思:我的板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复习:常用的统计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延学:根据需要制订调查信息表收集、分析和整理数据。学习:根据要求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